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650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57篇
  3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3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多种端粒酶抑制剂同时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比较各种端粒酶抑制剂抑制癌细胞端粒酶活力的效果。方法利用针对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正义寡核苷酸(NODN),针对端粒酶催化亚基的反义寡核苷酸(HASODN)和正义寡核苷酸(HNODN),以及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3’-叠氮3’-脱氧胸苷(AZT),全反式维甲酸(ATRA),盐酸阿酶素(ADM)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eal-timefluorescentquantitativeTRAPassay,FQ-TRAP)检测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力变化。结果FQ-TRAP法可检测到102个细胞的端粒酶活力,ASODN、NODN、HASODN、HNODN、EGCG、AZT、ADM、ATRA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力均受到抑制(P<0.05),其端粒酶活力的下调率分别为93.30%、43.44%、41.02%、39.26%、58.15%、48.93%、24.44%和53.49%。结论FQ-TRAP法可快速、简便及定量检测人端粒酶活力。ASODN,EGCG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力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62.
肖航  刘玮  孟刚  司良毅 《重庆医学》2006,35(20):1868-186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Flow—Fish)检测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卡托普利处理过的成纤维细胞端粒明显缩短。结论本研究通过Flow—Fish法证实了卡托普利能缩短成纤维细胞端粒的长度,引起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发生,从而抑制CFs的增殖。  相似文献   
63.
王建奇  韩燕华  柯以铨  徐如祥 《肿瘤》2005,25(6):600-603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ODN)及顺铂对恶性脑胶质瘤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用15例Ⅲ、Ⅳ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的脑恶性胶质瘤制备单细胞悬液并原代培养,以5μmol/L端粒酶反义ODN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后,用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胶质瘤细胞PCNA、TUNEL阳性百分率变化情况.结果端粒酶反义ODN作用于恶性胶质瘤细胞72h后,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转为阴性,此时0.3μg/mL顺铂即可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结论端粒酶反义ODN能抑制端粒酶活性,增加恶性胶质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与顺铂在治疗恶性胶质瘤细胞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人喉鳞癌细胞端粒长度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以寻求能够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方法 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经0、2、4、8、12Gy剂量照射3次后的存活后代体外培养20代,以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参数SF2,用Southern-blotting法测定其端粒长度(TRF). 结果 体外长期传代的Hep-2细胞系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 其放射存活后代的SF2逐渐升高(P<0.05),其TRF逐渐缩短(P<0.01);而且,SF2与TRF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21, P<0.01). 结论 通过不同放射剂量处理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可获得不同放射敏感性的细胞存活后代,且放射存活后代的放射敏感性与其细胞端粒长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提示端粒长度检测有望成为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由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区域已被克隆,其特点也已被鉴定,hTERT启动子介导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现综述hTERT启动子介导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甲状腺肿瘤的相关分子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存在较高的误诊或漏诊率,确定能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建立确实可行的检测手段,对甲状腺肿瘤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这些分子标志物主要涉及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或重排;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增高;一些与细胞周期调控或与粘附有关的特殊蛋白的表达;以及一些新发现的特异物质。作者综述肿瘤标志物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及其潜在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2(TRF1、TRF2)表达及端粒稳定性的影响,探讨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MTT比色实验分析As2O3对MGC8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C803细胞凋亡,进行染色体端-端融合分析及Westernblot检测TRF1、TRF2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峰,并随As2O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对照组未见此改变。染色体端-端融合分析显示5μmol·L-1As2O3处理MGC803细胞48h染色体融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TRF1在5μmol·L-1As2O3处理MGC803细胞48h后,表达上升,而TRF2表达下降。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s2O3通过下调TRF2蛋白表达、上调TRF1蛋白表达及使染色体端-端融合,从而诱导MGC80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调脂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端粒酶以及主动脉病变、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抗AS作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药干预组,每组10只。另取同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做空白对照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AS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用蒸馏水灌胃,中药干预组灌服中药"调脂方",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灌胃给药,持续12周。运用生化仪检测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斑块形成及脂质堆积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管细胞的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脂代谢指标和炎症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中药干预组均显著降低TC、LDL、HDL、hs-CRP(P<0.01),TG、IL-6(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中药干预组降低TC的作用较弱(P<0.05),而中药干预组在降低TG程度上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在降低LDL、hs-CRP、IL-6及升高HDL上无明显差异。主动脉病理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AS程度明显,中药干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S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作用优于中药干预组。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端粒酶活性、阿托伐他汀组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中药干预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之间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调脂方具有抗小鼠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代谢、炎症指标及调控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检测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我院33例明确诊断为食管癌患者的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然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结论虽然TRF2基因在食管癌中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TRF1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提示TRF1和POT1有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