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电磁脉冲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静  郑振兴 《医学争鸣》1999,20(1):74-75
目的:研究双次核电磁脉冲(NEMP)照射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先用Y迷宫训练照射组(n=6)和对照组(n=6)大鼠,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以形成条件反射时每只鼠跑迷宫总次数(MT)、条件反射形成次数(CT)、分辨学习成绩(RS)、条件反射百分比(PC)等为指标,记录每只大鼠原有学习记忆能力,之后用NEMP模拟器重复两次全身照射照射组大鼠,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照后24,48和72h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照射组和对照组的MT和PC在照后的3个时间点均与照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应时间点之间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在照射组照后72h与照后24h相比MT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CT仅在24h时间点和照前有显著差别(P<0.05),照射组CT24h时间点与照射前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48h和72h时间点与照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应时间点之间亦未见显著差异;对照组和照射组RS在24,48,72h时间点与照射前有显著差别(P<0.05),各对应时间点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复两次NEMP照射可使大鼠学习记忆力在第1日抑制,  相似文献   
82.
电磁脉冲对小鼠脑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彦卓  郑振兴 《医学争鸣》1997,18(5):423-423
电磁脉冲对小鼠脑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吴彦卓1贾宇峰1郭鹞1郑振兴2周晏2(1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西安7100332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关键词电磁脉冲小鼠脑儿茶酚胺中图号R82电磁脉冲(EMP)是一种宽频、高能非电离辐射,它能破坏电子通讯等设...  相似文献   
83.
随着电磁物理学与生物工程的发展,国际上兴起一种合理控制电磁脉冲,能使细胞出现可逆性电击穿及不可逆性电击穿,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据实验表明,合理控制电磁脉冲可直接对肿瘤细胞造成不可逆性电击穿致不可逆性杀伤;也可对肿瘤细胞形成可逆性电击穿,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大大增加药物对细胞膜渗透作用,强化药物效应。目前,上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机制尚未阐明,现笔者结合中外文献,对目前实验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危害信息系统的雷电电磁脉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系统频遭雷害的现象,介绍了危害信息系统的各种原因及其抗干扰的耐受能力,并以实例说 明了雷电电磁脉冲对信息系统的侵害。同时,对信息系统防雷电电磁脉冲在技术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不同脉冲次数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聚合态肌动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EMP采用0、100、200、400次脉冲数各辐照ECV-304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鬼笔环肽染色F-actin和PI染色胞核的双标染色法,观察受辐照血管内皮细胞内微丝形态学的变化,记录并测定细胞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细胞中的大部分荧光样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弱,胞浆内可见少量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细胞均可见其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其间的荧光样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细胞内数量和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细胞膜结构完整且荧光增强。随着EMP脉冲次数的增加而微丝F-actin表达显著增多,以400次脉冲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EMP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骨架F-actin表达增高且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6.
电磁脉冲对犬淋巴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EMP)对犬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用细胞化学,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凋亡以及bcl-2和Bax蛋白的改变。结果 (1)2~12万V/m的场强能使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6万V/m照射后24h最为明显,T细胞及Tu,Ts细胞数分别降低至对照值的77%,81%和63%;(2)在上述场强范围内,凋亡淋巴细胞随照射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对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效应及损伤相关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海马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及甲苯胺兰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GFAP、c fos的表达。结果6×104V/m照射后1h海马神经元呈不同程度变性, 胞浆尼氏体普遍减少, 神经元固缩。Bcl-2蛋白表达于照后1h升高显著(P<0 .05), 6~24h下降并低于对照组。GFAP于照后1h即开始上调, 6~24h明显升高(P<0 .05)。c fos于EMP照射后呈持续性增高, 6~24h升高显著, 其中12h达峰值(P<0 .01)。结论: EMP照射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Bcl-2、GFAP、c -fos因子的表达参与了EMP所致的损伤及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采用高场强电磁脉冲 (EMP)辐射青紫兰兔 ,长期动态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 ,探讨EMP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6× 10 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 14只兔 5次和 30次 ,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和电镜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晶状体对EMP辐射损伤最为敏感 ,角膜次之 ,视网膜轻微。照射后 90~ 36 0天 ,晶状体囊膜增厚 ,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 ,晶状体后皮质水肿 ,空泡、液泡形成 ,白内障发生。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 ,其病理改变呈持续性发展。结论 高场强EMP可导致兔晶状体后皮质混浊、白内障发生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其病理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