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7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919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989篇
药学   328篇
  4篇
中国医学   1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卢江  刘溢  郑莉芳 《安徽医药》2018,22(4):646-647
目的 观察在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早期行泪道抽吸+泪道探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泪道专科门诊的所有急性泪囊炎新生儿共23例23眼,其中8例为外院经过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后疗效欠佳转诊该院的患儿,15例为患病后首诊该院并早期行泪道抽吸+探通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早期采用泪道抽吸联合泪道探通治疗,治疗后追踪随访半年,统计患儿总治疗时间、探通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转诊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17.00 ±4.66)d,平均探通次数为3.75次,并发症2例,首诊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9.93 ±3.79)d,平均探通次数为1.8次,并发症0例.结论 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早期行泪道抽吸+探通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02.
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对8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行泪道探查术。结果8例患者中吻合口阻塞6例,泪总管阻塞1例,泪囊死腔形成1例。结论防止异物存留,减少术中出血,制作合适的骨孔和恰当的吻合可以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 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 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探讨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 1年6月~2014年2月行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的患者113例共120眼.结果 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结合术中注入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更加降低了泪道逆行性置管的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又提高了整体手术成功率,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确诊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逆行置管术,对照组在局麻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后鼻出血发生率及鼻出血持续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14人,共134眼)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B组(114人,共130眼)采用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A组,第一次探通治愈130眼,治愈率97.01%。B组,第一次探通治愈108眼,治愈率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仅1眼第二天发生泪囊附近组织肿胀、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0.75%。B组有11眼第二天发生泪囊附近组织肿胀、感染,该并发症发生率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好,疗程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分型对泪道探通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86眼)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患者泪道探通术,首次探通失败患者于术后4周进行再次探通,按照患者泪道阻塞状况分为复杂型与单纯型,依据泪道探通年龄将其分为幼龄组与大龄组。观察患者临床分型、首次与再次泪道探通治愈率。结果不同月龄组患者予以泪道探通术后,效果很好。单纯性幼龄组总治愈率(91.31%)明显高于大龄组(86.3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幼龄组总治愈率(90.00%)明显高于大龄组(81.8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泪道探通痊愈患者予以6~18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现象,无皮下水肿、假道、泪小点撕裂、感染等后遗症。结论大龄复杂型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泪道探通治愈率低,泪道探通治疗单纯型患者疗效颇佳,首次探通失败患者于术后4周予以再次探通,复杂型患者给予气囊导管扩张或者硅胶管植入,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在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治疗时机、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247例(275眼)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治愈率分析泪道探通的疗效,并分析泪道探通治愈率与泪道阻塞类型、泪道探通前冲洗次数和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 275只眼行泪道探通,治愈率89.81%(247/275),出现1例泪小点撕裂,17例鼻腔出血。3~7月龄组、7~13月龄组、≥ 13月龄组的泪道探通治愈率分别为96.11%(173/180)、84.37%(54/64)、64.51%(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次冲洗组、反复冲洗组的泪道探通治愈率为93.61%(176/188)、81.60%(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阻塞组、复杂型阻塞组的泪道探通治愈率为95.76%(181/189)、76.74%(6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手术方式,最佳手术时机为患儿3~7月龄时;治愈率随年龄、术前冲洗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单纯型阻塞的治疗效果优于复杂型阻塞。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