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42篇
  免费   5131篇
  国内免费   6229篇
耳鼻咽喉   356篇
儿科学   3194篇
妇产科学   793篇
基础医学   8721篇
口腔科学   659篇
临床医学   8821篇
内科学   7079篇
皮肤病学   171篇
神经病学   2789篇
特种医学   21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520篇
综合类   29643篇
预防医学   4418篇
眼科学   3041篇
药学   8773篇
  36篇
中国医学   13172篇
肿瘤学   1061篇
  2024年   360篇
  2023年   1158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638篇
  2020年   1648篇
  2019年   1835篇
  2018年   973篇
  2017年   1735篇
  2016年   2139篇
  2015年   2427篇
  2014年   3747篇
  2013年   3888篇
  2012年   5536篇
  2011年   6282篇
  2010年   5781篇
  2009年   5943篇
  2008年   7627篇
  2007年   6123篇
  2006年   5463篇
  2005年   6088篇
  2004年   5921篇
  2003年   5360篇
  2002年   3464篇
  2001年   2657篇
  2000年   2217篇
  1999年   1786篇
  1998年   1421篇
  1997年   959篇
  1996年   916篇
  1995年   909篇
  1994年   727篇
  1993年   497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321篇
  1989年   354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加锌对大鼠脑内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雌性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加锌40d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津岛)分别测定了两组大鼠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和海马CA3区的微量元素Zn、Cu、Fe和轻金属Mg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两组大鼠的诸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海马CA3区,两组大鼠的微量元素Zn、Cu、Fe的含量也无显著变化(P>0.05),但轻金属Mg的含量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94.
95.
殷平 《中华综合医学》2002,3(2):128-130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中新生血管网络系统形成,其决定于在行定微环境中某些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本主要对血管生成诱导因子,抑制因子及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对BTCC新生血管形成调控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96.
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乳腺增生模型,探讨乳腺增生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观察大鼠乳头高度、乳腺组织结构、测定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动物血液中的垂体促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促黄体素和孕酮则明显降低;实验组动物的第2,3对乳头高度明显增高。结论 本模型的优点是与人类乳腺增生病变基本一致,是目前最理想的动物乳腺增生病模型。  相似文献   
97.
大蒜素对脑局灶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脑局灶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或轻药物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1)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大蒜素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3组,于末次给予试药1.5h后颈总动脉插管取血,加入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或胶原,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采用化学刺激(FeCl3)诱导血栓闭塞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4组,给药方法同实验(1),颈总动脉插管取血后分离血浆,测定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3)加入ADP孵育激活性,离心得到血小板沉淀块,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或模型组相比,大蒜素大剂量组(10mg/kg)、小剂量组(5mg/kg)均可显著抑制药物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且大剂量组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0.05);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TXB2的含量,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大剂量组还显著升高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P<0.05,P<0.01);可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超微结构的改变,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活化时大量释放的活性肽TXA2、促进恢复TXA2/PGI2平衡,抑制血小板激活释放过程中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对脑梗塞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并比较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及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在大鼠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侧脑室、室旁核和海马三组 ,每组又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蝇蕈醇组及氯苯氨丁酸组 ,分别经侧脑室、海马和室旁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 ( 1× 1 0 - 3 mol·L- 1,1 μl) ,在大鼠甩尾测痛模型上”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微量注射蝇蕈醇和氯苯氨丁酸在不同脑区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的痛阈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P <0 .0 5或P <0 .0 1或P <0 .0 0 1 ) ,虽然蝇蕈醇与氯苯氨丁酸在侧脑室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氯苯氨丁酸在海马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蝇蕈醇(P <0 .0 0 1 )。比较药物在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发现 ,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区别 ,但均强于侧脑室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最强 ,其次为海马、侧脑室。结论经侧脑室、海马或室旁核微量注射蝇蕈醇或氯苯氨丁酸均能降低大鼠对痛的感受性。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镇痛作用较明显 ,其次为海马  相似文献   
99.
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改进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和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方法:将陈忠华术式加以改进,将血管吻合口改在肾静脉和腰静脉之间,结扎但不切断下腔静脉背支,肉眼下直接进行心脏移植血管吻合。结果:手术成功率90%(63/70),不需手术显微镜。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四组(n=8):组I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组Ⅱ、组Ⅲ和组Ⅳ分别给予氯胺酮35ml/kg,100ml/kg和200ml/kg。组I和组Ⅱ在用药后5min后断头取材,组Ⅲ和组Ⅳ在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立即断头取材。在低温操作箱内生理盐水冰面上取脑,以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量,Lawry法测蛋白含量。结果: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5ml/kg后,其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腹腔注射氯胺酮100ml/kg和200ml/kg后,NOS活性明显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44.3%和40%(P<0.05)和P<0.01),NO量也明显减少,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2.9%和47.1%(P<0.05)或(P<0.01);且这两组的NOS活性和NO量也明显低于氯胺酮35ml/kg组,NOS活性分别降低了47.3%和43.2%(P<0.01),NOS量降低了47.4%和51.3%(P<0.01);此两组之间相比较,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在氯胺酮的中枢作用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