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68篇
  免费   7250篇
  国内免费   1986篇
耳鼻咽喉   425篇
儿科学   400篇
妇产科学   253篇
基础医学   2487篇
口腔科学   414篇
临床医学   18626篇
内科学   4187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3415篇
特种医学   225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3199篇
综合类   20540篇
预防医学   3880篇
眼科学   982篇
药学   5017篇
  137篇
中国医学   1359篇
肿瘤学   1780篇
  2024年   1100篇
  2023年   3149篇
  2022年   3157篇
  2021年   3630篇
  2020年   3600篇
  2019年   3280篇
  2018年   1823篇
  2017年   2937篇
  2016年   3516篇
  2015年   3428篇
  2014年   5032篇
  2013年   4699篇
  2012年   5903篇
  2011年   5941篇
  2010年   4970篇
  2009年   5045篇
  2008年   4686篇
  2007年   4005篇
  2006年   3623篇
  2005年   3180篇
  2004年   2443篇
  2003年   2041篇
  2002年   1687篇
  2001年   1458篇
  2000年   1104篇
  1999年   999篇
  1998年   809篇
  1997年   638篇
  1996年   532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和CT灌注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改善了单层螺旋CT扫描范围与层厚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时间、空间分辨力,显示肿瘤与血管关系更优越。胰腺CT灌注检查能反映胰腺癌的灌注特点,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各项灌注参数中,胰腺癌组的BF、BY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S平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现就有关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和CT灌注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1.5T场强MRI联合动物专用线圈是否可以活体示踪经门静脉移植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为介人性门静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供体大鼠5只,梯度密度离心分离BMSCs,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脂质体转染BMSCs,体外经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确定细胞标记率。受体大鼠15只,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经门静脉移植人正常大鼠肝脏后2h、3d、7d及2周组。1.5T场强MRI联合动物专用线圈行T1W、T2W和T2*序列扫描,观察肝脏信号改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并且与组织切片对照。结果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脂质体转染BMSCs,细胞标记率〉95%。经门静脉移植人正常大鼠肝脏后,T2*序列扫描显示经标记的BMSCs在肝内显示弥漫性的结节性低信号影,移植后2h到2周均可见到细胞在受体肝脏内存在,组织学切片显示信号缺失部位与铁颗粒标记细胞相一致。结论纳米级超顺磁性铁氧体颗粒标记的大鼠BMSCs经门静脉移植后可以通过1、5T场强行MRI活体示踪,为临床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提供可行的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36例,按照WHO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表面线圈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 脑胶质瘤的^1H—MRS表现:肌酸(Cr)轻度下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显著下降。胆碱(Cho)显著增高。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Cho/cr比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63,-0.851),Cho/Cr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为0.858)。结论 ^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84.
影像学新技术在肿瘤乏氧评价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乏氧除影响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外还与肿瘤其他生物学特性有关,治疗前对其测定具有预测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意义.就影像学新技术在肿瘤乏氧评价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通过运动性失语在脑肿瘤及脑梗死等方面的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了解脑内语言功能的代偿及失语的恢复机制,以有利于神经可塑性或脑功能重组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6.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近几年有关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肿瘤影像学分期和磁共振功能成像的进展。  相似文献   
87.
肝纤维化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评价在诊断肝纤维化时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肝纤维化在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 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9.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例DNT的MRI、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大多数病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检查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累及皮层,额叶(4例)及颞叶(3例)为主;最大径2-5cm不等,形态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例累及白质,7例伴囊性变。病变在MRI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囊性病变在T1WI信号均匀,等于或略高于脑脊液。6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2例呈囊性分叶状,1例呈局灶性钙化;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1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组织学DNT分为3型:单纯型(4例)、复杂型(6例)及非特异型(2例)。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MRI较CT更具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0.
肝占位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时,b值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行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并测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b为100s/mm2、300s/mm2时DWI图像的SNR平均值>5,b为600s/mm2、1100s/mm2时,SNR<5;随着b值的增大,血流灌注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响逐渐减少,而图像伪影增多,CNR逐渐降低,囊性病变较实性病变的CNR降低明显。结论进行DWI扫描时选取b值为300~600s/mm2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