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0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310篇
临床医学   2430篇
内科学   358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4481篇
预防医学   50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70篇
  21篇
中国医学   101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88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占全  金元哲 《海南医学》2002,13(12):122-123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是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 (LVOT)梗阻而得名。研究发现[1,2 ] ,肥厚间隔心肌可以不影响LVOT ,不形成LVOT压力阶差 (约占 3/ 4 ) ,也可以影响LVOT ,形成LVOT压力阶差 (约占 1/ 4 ) ,后者即为HOCM。目前 ,所有的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根治HOCM。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猝死是其治疗目的。因此 ,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至今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答案。HOCM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双腔起搏器治疗[14 ] 及经皮经腔肥厚间隔心肌消融术 ) [3 ,4,5] …  相似文献   
72.
73.
<正> 近年来,随着高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对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方法因而常致误诊,我院近12年来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115例,现将其分为高龄组与青中年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从中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4.
家族性心肌病多见于青少年,先天性发生者非常少见。我们遇见一家二例先天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婴(第二胎),生后13小时死亡。患儿为足月产。生后清理口腔,拍打足心后有较宏亮哭声,面色、口唇、指甲无明显紫绀。心率164次,律整。生后6小时,突发呼吸浅表加快,鼻翼扇动,面色、口唇发绀。心率200次以上,心音  相似文献   
75.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 Myopathy,PPCM)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PP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病例1:女,25岁,农民,停经39周。自幼有哮喘病史。6天前因受凉后自感憋喘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T36.9℃,P120次/min,R30次/min,BP1  相似文献   
76.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病,指心率低于60/min。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头晕、心悸、乏力,甚至反复晕厥或心跳骤停。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心肌炎、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中风后遗症引起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窦房结和传导系统供血不足,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引起心动过缓。西医除安装起搏器外,多应用阿托品、麻黄素等抗心率失常药物,可使心律增加,但有使血压升高,口干面红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77.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31例HCM患者及 31例健康者同步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比较 ,QTd(79± 2 5比 33± 16 )、QTcd(84± 31比 38± 2 0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H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HCM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 ,QTd(114± 31比 4 4± 19) ,QTcd(12 1± 37比 4 7± 2 5 )亦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 ,其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扩张型心肌病与β1 受体自身抗体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抗β1受体自身抗体与扩张型心肌病(DCM)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人心脏β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28例DCM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中β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DCM患者血清中有13例(46%)抗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正常人血清中有2例(6%),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DCM组自身抗体平均几何滴度为1: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0(P<0.01);DCM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滴度在不同心功能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DCM患者存在着β1受体自身抗体且其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讨围生期心肌病的监测及处理。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围生期心肌病的产科临床资料。就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阐述。结果 9例围生期心肌病占同期产妇13846的0.065%,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3例发生于产前,6例发生于产后。结论 对于高危人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孕期及产后监测及处理,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