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5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15篇
内科学   525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2168篇
预防医学   359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832篇
  3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3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掌跖角化症 (palmoplantarkeratoderma ,PPK)是一组以掌跖部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的先天性遗传病 ,包括十几种类型 ,可见于人类各种族或民族[1] 。弥漫性掌跖角化症 (diffuseepidermolyticpalmoplantarkera  相似文献   
102.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Ⅱ7。男68岁。出生后7岁时开始,掌跖皮肤逐渐变硬。有轻微的弥漫性角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掌、足底均出现对称性皮肤角化,并且越来越严重。在20至40岁这段时间,患者因要从事重体力的田间劳动,自觉最厉害。至40岁以后,随着参加重体力劳动时间减少。患者自觉征状减轻。检查:整个手掌、足底发生对称性大片角化过度性皮损,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03.
先证者(Ⅳ1)男,42岁,身高174cm,体重63kg,本人及父母均非近亲婚配。因家族、本人及子女均患有“双手掌、双足底皮肤增厚、皲裂症”。为改变子女在婚姻、社交中的精神压力而就诊。先证者3岁左右时手掌、足底开始变硬,至今已遍及双侧手掌和足底,高度硬化皲裂,微黄发亮,无弹性,周边呈微红,有时疼痛。面部及全身皮肤正常,骨骼、牙齿、毛发等均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家系调查: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在该家族51人中已连续发病5代,共22人患者,见图1。  相似文献   
104.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Pax-5在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按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收集10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NLPHL)、1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10例浆细胞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与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102例DLBCL全部表达CD20,100例表达BSAP,3例FL、3例MALT淋巴瘤和1例NLPHL BSAP和CD20全部阳性表达,10例ALCL、10例浆细胞瘤BSAP和CD20全部阴性表达。BSAP与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AP/Pax-5是一种新的B细胞标记,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抗BSAP抗体在常规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血清、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ieroglobulin,β2-m)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s,Graves)患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了解其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了82例Graves病初发未治疗组与同一组经治疗的69例缓解组及13例未缓解组。并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尿液β2-m含量与FT3、FL4、TGA、TMA血清检测。结果:初发组与未缓解组β2-m含量与FT3、FT4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组β2-m含量与FT3、FT4含量同步缓解而下降至正常,与未治疗组对比(P〈0.01)。对比健康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82例Graves病初发组TGA阳性率为48.7%(40/82),TMA阳性率为53.66%(44/82)。未缓解组TGA阳性率为15.38%(2/13),TMA阳性率为23.07%(3/13)。缓解组TGA、TMA仍有13.04%、15.94%阳性。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有密切关系,提示β2-m可作为Graves病疗效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基因扩增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与其分子分类及治疗效果、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细胞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60例DLBCL的标本进行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erminat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non-GCB)分子分类;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得出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DLBCL中,GCB占48.3%(29/60),non-GCB占51.7%(31/60).FISH结果显示,3q27断裂阳性15例,bcl-6基因扩增阳性22例.存在3q27染色体断裂的15例中BCL-6蛋白表达阳性3例(20.0%),阴性12例(80.0%),与无3q27染色体断裂者相比其BCL-6蛋白表达率降低(P=0.017).在60例DLBCL中,bcl-6扩增22例,其中GCB 5例(22.7%),non-GCB 17例(77.3%),与无bcl-6扩增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36例经正规CHOP治疗的DLBCL中,bcl-6扩增15例,其治疗效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分别为4(26.7%)、4(26.7%)、7(46.7%),与无bcl-6扩增的病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el-6扩增与BCL-6蛋白表达及I临床分期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BCL-6蛋白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存在bel-6基因断裂的病例,其BCL-6蛋白表达率低.存在bcl-6基因扩增的DLBCL多数为non-GCB,并且治疗效果差,临床分期较晚,可能与DLBCL晚期染色体呈多倍体增加的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07.
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肝脏瘢痕反应,几乎所有慢性肝脏损伤的病人都会发生。基本病理过程是由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以结节形成和肝脏缩小为特征,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及假小叶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老年急性穿孔性弥漫性腹膜炎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入腹后首先冲洗腹腔,然后再处理原发灶。这样可减少毒素在手术过程中的进一步吸收,争取时间,抗生素溶液浸泡腹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后腹腔内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71岁。以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于2 0 0 0年 8月 2 1日入院。患者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史 ,今年 7月 15日突发心前区疼痛 ,持续不能缓解 ,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入院后经尿激酶 15 0万U静脉溶栓后 ,临床判断再通 ,此后病程经过良好。入院时查体 :脉搏 6 5 /min ,血压 18 0 / 10kPa ,双肺呼吸音正常 ,无音 ,心律齐 ,各瓣膜区无杂音。血生化正常 ,心电图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衍变过程。8月 2 3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左前降支近段至中段呈弥漫性狭窄 ,长度 30mm ,狭窄严重处达99% ,呈…  相似文献   
110.
报告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71例 ,最常见为车祸伤 ( 4 8例 ) ,CT扫描 62例发现出血者 ,部位以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最多 ( 60例 ) ,多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和 /或脑挫裂伤和 /或脑肿胀。经综合治疗 ,结果良好 6例 ,轻残 14例 ,中残 8例 ,重残15例 ,植物生存 9例 ,死亡 19例。因此 ,早期诊断 ,及时采用综合治疗 ,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