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四个子图像。然后分别计算各子图像的区域边界强度,再根据不同图像的相应区域边界强度值赋予其不同的加权系数,从而实现自适应的信息融合。最后通过小波反变换,得到完整的融合结果。通过对SAR和TM图像的融合实验,证明了本方法在保持边界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2.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11例.年龄35~88岁,平均56.75岁.14例以发现腹部包块就诊,3例以腹部胀痛就诊,1例间断发热就诊.查体:13例可触及边界不清、能活动的腹部包块,3例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6例患者的术前声像图资料,观察乳腺病灶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情况,再结合病理结果对比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38例,误诊8例,诊断符合率82.6%(38/46),误诊率17.4%(8/46).超声显像乳腺恶性肿瘤主要以低回声为主,病变形态、纵横比、边界、内部回声、微小钙化、衰减均有一定特征.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血流分级≥2级、动脉血流峰值速度≥17cm/s,阻力指数>0.7.结论 超声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首选诊断方法.综合分析二维图像、CDFI及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4.
1案情介绍原告因右下腹反复疼痛一年余,于2001-10-20到被告医院就诊。查体:右下腹压痛,下腹部可触及约15cm×7cm×20cm包块,边界欠佳,稍可移动。超声示:子宫外上方多房性囊肿。诊断:腹部多房性囊性肿块。经原告家属同意,原告于10月22日接受腹部肿瘤切除和双输卵管结扎术。术后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恢复顺利,10月25日病理报告:后腹膜淋巴管囊肿。原告于10月27日出院,诊断:后腹膜淋巴管囊肿。嘱门诊随访。同年11月22日,原告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经被告医院透视检查,未见双膈下有游离气体,拟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此后,原告未在被告医院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45.
患者35岁,已婚.体检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左前壁有一6cm×6cm×5cm囊性占位,内分隔,透声欠清,囊肿与子宫无明显界限.查体:子宫左前壁扪及一6cm ×6cm×5cm囊性占位,边界不清,质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46.
病例1,女,43岁.因右面部无痛性包块2年余,并缓慢增大,张口稍受限,于2006年10月31日以右腮腺肿块性质待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右面部耳屏前可触及2 cm×2 cm×3 cm大小肿块,与皮肤有部分粘连,触之硬,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压痛,固定,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面瘫,右侧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47.
杨映芳  柳斌 《西部医学》2008,20(3):678-678
病例1 男,32岁,因体检发现腹腔淋巴结长大1个月入院.1个月前腹部B超发现腹腔内多个淋巴结长大,无发热及体重下降.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锁骨上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质韧偏硬,边界较清,略可活动,无压痛.  相似文献   
48.
例1:男,49岁。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曾在当地按青光眼 -睫状体综合征治疗无好转。就诊时眼压达44mmHg。查体: 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后灰白色小kp,虹膜浅色、稀疏,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眼底视盘边界清C/D=0.6。颞侧盘沿窄。视野:鼻侧阶梯。诊断为Fuchs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治疗:将右眼小梁切除后眼压降至正常。13mmHg。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针对头颈部、胸部和盆腔部病变,利用Elekta-iViewGTTM验证射野位置分析摆位误差.方法 选择85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其中头颈部24例、胸部39例和盆腔部22例.利用iViewGTTM进行正侧位射野位置验证,拍摄340张射野验证片,并通过iViewTM对比分析软件计算射野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中射野位置的误差.结果 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水平(RL)方向、上下(SI)方向和前后(AP)方向,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为: (-0.7±1.4)mm,( 0.4±1.3)mm,( 0.4±1.5)mm; 胸部:(-2.1±3.8)mm,(-2.8±4.7)mm,( 3.6±5.1)mm; 盆腔部: (-1.5±1.7)mm,(-2.0±2.2)mm,( 2.1±2.6)mm.结论 头颈部和盆腔部患者射野位置误差较小,但胸部较大,特别是靠近下肺和膈肌的病变,由于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射野位置误差最大接近10mm.针对不同位置的病变,在勾画PTV时,可根据得出的结果在CTV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外放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