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13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948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06篇
  6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结合后处理重建诊断腹股沟斜疝32例共38疝,腹股沟直疝14例,疝囊直径为2.6~10.8cm,疝环直径为1.5~4.1cm,MDCT诊断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腹股沟斜疝32例38个疝的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和精索或圆韧带前侧,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内容物为小肠肠袢25疝,大网膜及肠系膜13疝;14例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侧,疝囊内容物均为肠管及肠系膜样结构。32例斜疝中,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8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的9例。结论 MDCT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腹股沟疝的类型、疝囊部位、大小、疝内容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为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疝修补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运用三维CT后处理成像系统确定眼内异物位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医院近3年就诊的眼内异物患者,共47例(48只眼)经眼眶三维CT检查并经过后处理成像技术处理的临床资料。47例(48眼)眼内异物伤患者中,9例(10眼)为眶内异物(包括眶壁异物),38例为球内异物,包括前房异物、晶状体、玻璃体、以及视网膜异物等,其中金属异物41例.非金属异物6例7眼。结果三维CT后处理成像系统对眼内异物定位准确率100%。结论三维CT后处理成像系统对眼内异物定位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21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在DR平片的基础上行64-MSCT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等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轴位图像、DR及三种后处理技术对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DR、轴位图像、MPR、SSD、VR的总检出率依次为75.42%、96.10%、100%、92.20%、79.22%,MPR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检测方法(χ^2=36.765,P〈0.01);DR与SSD的检出率最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在关节临床分型上,DR的漏诊率为9.92%,误诊率为14.88%;SSD分别为8.26%、14.05%,SSD组的漏诊率、误诊率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0.200、0.033,P均〉0.05)。结论 MPR、VR图像在显示骨折线及骨折分型诊断方面明显优于DR,64-MSCT与MPR、VR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及肺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肺I/R组、七氟烷预处理与后处理联合组( SPr+o组),每组各18只。 I/R组、Spr+o组采用改良的Epinger方法制备肺I/R模型。 S组仅游离大鼠左肺门,但不阻断。 Spr+o组阻断左肺门前给予2.1%七氟烷吸入30 min,洗脱10 min;阻断左肺门45 min后,在恢复灌注的同时给予2.1%七氟烷吸入30 min,之后再继续灌注90 min。 S组及I/R组不给予七氟烷干预。于再灌注30、60和120 min时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其肺组织测湿干重( W/D)比,ELISA法测定血浆ET-1及肺组织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组相比,Spr+o组与I/R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TNF-α及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Spr+o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TNF-α及血浆ET-1水平均下降(P<0.05)。 Spr+o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病理损伤与I/R组相比均有所减轻。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可减轻肺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ET-1水平及肺组织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5.
背景 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远隔缺血处理作为一种无创性,启动机体自身内源性心肌保护的方法已被外科医师接受.然而,在临床非急性器官缺血时,由于受到时间,伦理上的约束,该处理很难开展. 目的 就远隔缺血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内容 远隔缺血处理的发现、发展过程、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趋向 远隔缺血处理在溶栓治疗、血管成形和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将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跟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本院41例足跟创伤患者足跟骨折类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1例足跟骨折患者中,10例单纯线样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其中13例合并骨片游离及散在异物)。37例经手术证实不同程度存在脱位及隐匿性骨折;其余4例单纯骨折未影响关节面保守治疗。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足跟创伤的较好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程度,并可对术前骨折复位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外科手术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包括肾移植术、肾切开取石术、肾动脉分流术或肾实质损伤及肾部分切除术等在内的多种手术均需要阻断肾动脉,这时肾脏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肾脏IRI是导致急性肾衰竭和移植肾功能紊乱的最主要原因,是决定肾脏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找有效防治肾脏IRI的措施已成为肾脏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 ostconditioning,IPoC)是指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供之前,给予的短暂、数次的再灌注-缺血的处理过程,能够有效改善组织器官发生IRI,由Zhao等于2003年首次利用犬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108.
胡毅  胡跃华  陈宁  段凯  彭国球 《北京医学》2012,34(5):420-421
随着64排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已逐步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我们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图像后处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后处理后脑内LINGO-1表达的变化,研究肢体缺血后处理改善慢性脑缺血后神经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0%三氯化铁处理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大鼠肢体缺血后处理3周后采用三等分Y型电迷宫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RT-qPCR检测LINGO-1的mRNA,Western blot法测定LINGO-1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加(P0.05)。假手术组大鼠LINGO-1的mRNA及蛋白水平有少量阳性表达。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大鼠LINGO-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大鼠脑内LINGO-1水平明显上调,肢体缺血后处理可明显降低LINGO-1的表达水平,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是肢体缺血后处理改善慢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0例床边病人采用CR投照得到的800张图像,对其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及灵活性尽享系统评估.结果 100%的图像能够达到临床诊断的需求.结论 高质量完成床边CR摄影检查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病人的痛苦,而且图像质量、清晰度完全高于传统胶片/增感屏系统,可以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影像资料,满足诊断要求,对病人治疗方案的改进和病情的迅速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