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5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827篇
耳鼻咽喉   270篇
儿科学   569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878篇
口腔科学   2269篇
临床医学   5367篇
内科学   2170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667篇
特种医学   14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439篇
综合类   10228篇
预防医学   1322篇
眼科学   597篇
药学   3536篇
  50篇
中国医学   1364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26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666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647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1483篇
  2013年   1585篇
  2012年   2043篇
  2011年   2257篇
  2010年   2159篇
  2009年   2001篇
  2008年   2326篇
  2007年   2229篇
  2006年   2007篇
  2005年   2304篇
  2004年   1943篇
  2003年   1761篇
  2002年   1409篇
  2001年   1120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665篇
  1997年   616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患者,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2004年10月11日入院。平时无不适症状,发育正常。入院时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余均为阴性。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不齐;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心外形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先心病室间隔膨出瘤并室间隔缺损(VSD),嵴下型,缺损有多个出口,左隔面宽12mm,右隔面宽7mm,距主动脉右冠瓣2.0~2.5mm。于2004年10月15日在全麻下行VSD封堵术。麻醉科予以患儿全麻过程中出现呛咳、口唇发绀,SaO2为85%~95%,经麻醉科调整稳定后开始手术。左室造影示VSD呈瘤型,出口有3股分流,测得左隔…  相似文献   
992.
李元磊  唐媛媛  赵亚龙 《山东医药》2008,48(32):140-141
指腹是手部触觉最敏锐的部分,拇指约占手部50%的功能,人们对拇指外伤后外形及功能修复的要求越来越高.2000年2月~2008年3月,我们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侧方岛状皮瓣、大鱼际岛状皮瓣、拇趾腓侧皮瓣、拇指尺背侧皮瓣治疗较大面积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双止血带用于手术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手术病人静脉充盈度及穿刺的成功率。2005年2月起我们对200例手术患采用单、双止血带进行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双止血带结扎法明显的改善了静脉充盈度及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4.
手部外伤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由其造成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不适合植皮的比例较大,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感染、肌腱骨骼坏死、瘢痕形成、神经血管挛缩,使手功能受到极大影响。1999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多个腹部皮瓣联合修复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报告 2 5 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 ,男性 14 4例 ,女性 114例 ,年龄 1~ 14岁。同时对 2 5 8例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 ,儿童的父亲、母亲孕前和孕期多方面因素 ,将引起室间隔缺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家族中有遗传史 ,父母亲饮酒史 ,母孕期有感冒病史 ,母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父母孕期使用黄体酮及母孕期接触X射线 ,有较高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同时对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血型分析 ,表明A型儿童和AB型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频率较高 (分别为 4 2 2 5 %和 11 2 4 % )比值比(OR)分别为 1 6 3和 2 2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即A型 χ2 =7.0 2 ,P <0 0 0 1,AB型 χ2 =5 71,P <0 .0 5 )。A O ,AB O抗原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 ,OR分别为 1 72和 2 6 2 ,χ2 值分别为 6 72和 7 5 1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而O型则相反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机率相对减少。结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与家族遗传史、血型及父母孕期饮酒、服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6.
2046例婴幼儿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结果和经验。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2046例3周岁以下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进行总结。年龄为1天~36个月(平均16.6个月),其中12个月以下784例(38.3%)。体重为1.3~15.5(平均为8.2)kg,其中≤5kg者347例(17.0%)。1796例在体外循环(CPB)下手术,其中28例在CPB过程中未阻断主动脉。250例在非CPB下手术。结果:2046例中住院死亡121例,病死率5.9%。<12个月9.3%(73/784),其中<1个月新生儿26.7%(12/45)、1~3个月15.0%(16/107)、4~6个月13.3%(26/196)、7~12个月4.4%(19/436);13~24个月3.8%(24/640);25~36个月3.8%(24/622)。结论:随着婴幼儿期手术的大量开展,对具有手术适应证患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时机已可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加强对3个月以下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期危重复杂病例的研究,可望使整体手术住院病死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99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4年5月至12月住院患儿,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或VSD,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和手术组;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P<0·01);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单一ASD、VSD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脑活血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健脑活血汤剂.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头颅CT及MRI显示病灶缩小或消失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时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用补肾健脑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d、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愈显率的比较,在14、21、28d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后28d及3个月后随访,NF评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d后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4、21d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8d,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NF评分、提高随访愈显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钩藤天麻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火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钩藤天麻胶囊治疗。两组共治疗14 d,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随访1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钩藤天麻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火痰瘀互结证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