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7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851篇
内科学   309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1621篇
预防医学   49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274篇
  1篇
中国医学   869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竞龙  余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71-2371,2379,I001
目的:观察大鼠成骨细胞与聚乳酸和聚乙醇酸共聚合物( PLGA)材料的相容性及细胞在PLGA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取大鼠颅盖成骨细胞与PLGA材料联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大鼠成骨细胞与PLGA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胞在PLGA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PLGA聚合物是一种安全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可望制成有生物活性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2.
目的:克隆菠菜乙醇酸氧化酶cDNA并构建其酵母表达载体。方法:从新鲜菠菜叶子中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菠菜乙醇酸氧化酶编码区cDNA并插入pMD-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将此cDNA构建入P.Pastoris酵母表达体系中的pPIC3.5k上的SnaBI/NotI位点,进行PCR筛选和限制性酶切鉴定。结果:测序表明获得的基因为乙醇酸氧化酶cDNA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序列相比有约98%的同源性;重组质粒的SnaBI/NotI双酶切证明构建正确。结论:菠菜乙醇酸氧化酶cDNA克隆及重组质粒pPIC3.5K-GO的获得,为酵母表达菠菜乙醇酸氧化酶提供了前题条件。  相似文献   
53.
重庆地区驾驶员血液中乙醇浓度与驾驶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驾驶员血液中乙醇浓度 (BAC)和驾驶能力的关系 ,为交通安全立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重庆地区 59名驾驶员志愿者 ,建立饮酒后驾车模型、科学的BAC测定以及驾驶能力评价体系 ,对不同BAC下驾驶能力进行测评。 结果 受试者出现驾驶能力损害时的BAC均数为 685.9mg/L ,最小值 190 .0mg/L ,最大值 152 0 .0mg/L ,总体均数 95%可信区间为 60 2 .4~ 70 9.5mg/L。汉族和土家族间、汉族男性和女性间、2 3~ 3 5岁和 3 6~ 56岁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既往饮酒量不同的三个组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随着BAC增高 ,驾驶能力受损人数增加。在 2 0 0 .0mg/L有 3 % (2 / 59)的受试者驾驶能力降低 ,80 0 .0mg/L则达到 68% (40 / 59)。 结论 随着BAC增高 ,重庆地区驾驶员驾驶能力受损人数比例增加 ,出现驾驶能力明显损害时BAC为 60 2 .4~ 70 9.5mg/L ,既往酒量较大人群中该值较高  相似文献   
54.
碘酊、紫药水,汞溴红溶液,在医疗单位,是一种最常用、最广泛的消毒防腐药剂。但在配制和使用时,易污染器具,皮肤,工作台,衣服等。为了克服此弊端,笔者拟订了维生素C乙醇液处方,该方我们通过了6个月的实验试用,认为,去除碘酊污染效果较好,并对甲紫液、汞溴红液的污染去除、也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此特介绍如下: 维生素C乙醇液处方:  相似文献   
55.
银杏叶乙醇提取物致突变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银杏叶等一些中草药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就是利用其所含的活性物质一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的作用[1]。但是据文献报道,被认为对心血管系统有特殊作用的有效成分槲皮素和山奈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致突变作用[2]。为此笔者对某中药进行了Ames诱变试验,并对其主要成分山楂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分别做了测试,以观察其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6.
来幼红  潘萍  金萍 《海峡药学》2006,18(1):138-138
目的探讨雄黄酊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用雄黄和75%乙醇调成糊状外敷于带状疱疹处。结果38例带状疱疹全部痊愈。结论雄黄酊治疹带状疱疗方法简单,效果好,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饮酒对大鼠睾丸组织睾酮合成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蒸馏水5g·kg^-1·d^-1);大剂量饮酒组(酒精量5g·kg^-1·d^-1);中剂量饮酒组(酒精量2.5g·kg^-1·d^-1);小剂量饮酒组(酒精量0.5g·kg^-1·d^-1),喂养时间5个月。ELISA测定睾酮含量,RT—PCR测定睾丸组织外周型苯二氮革受体(PBR)、PPARα和ABP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大剂量饮酒组大鼠睾丸组织睾酮含量下降31.13%(P〈0.05),中剂量饮酒组下降26.8%(P〈0.05),小剂量饮酒组下降14.2%(P〉0.05);(2)各饮酒组PBR mRN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PPARα mRNA水平也明显降低(均P〈0.05);(3)各饮酒组ABP mRNA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长期饮酒可显著降低大鼠睾酮合成,PBR和PPARα表达降低是其可能机制之一;长期饮酒还可抑制大鼠ABP表达,影响睾酮生物学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58.
细辛非挥发性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考察细辛不同煎煮时间的水煎液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辛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以小鼠耳肿胀法对北细辛(根和根茎)水煎液(提取挥发油后水煎液和临床常用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炎作用的评价;以热板法对北细辛水煎液进行镇痛作用的评价;并以去肾上腺试验和纳洛酮阻断试验,探讨细辛水煎液的抗炎镇痛机制.结果:二甲苯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明显减轻炎症肿胀度,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43.20%,和63.69%,而对二甲苯所致去肾上腺小鼠耳肿胀无抑制作用;北细辛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均能抑制小鼠耳肿胀,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61.86%和52.56%.在热板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高、低剂量均使痛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镇痛作用在2.0 h达高峰;2.0 h各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51.27%,62.78%,60.08%和68.00%;经纳洛酮预处理后潜伏期明显缩短,北细辛水煎液未显示镇痛作用.结论:北细辛水煎液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临床常用水煎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强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煎液.北细辛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95%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与50%乙醇提取物相当.北细辛水煎液抗炎作用有肾上腺的参与,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急性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对102例急性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2例中84例恢复良好,中残8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 迅速病情评估,及早应用纳洛酮,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等是急性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0.
陈莉  冯晓彬 《消化外科》2005,4(3):208-210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