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02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150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全脑的缺血性疾病常由于全身缺氧或心脏每搏输出量不足所致。局部缺血性脑疾患分为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穿支动脉阻塞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及心脏疾病,或其他如脂肪、肿瘤栓子、硬化斑栓子引起的栓塞。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 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 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及LVEF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1.868、21.556、-14.361,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依次上升而LVEF水平依次下降(P0.05),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水平与血浆NT-pro BNP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637)、血清hs-CRP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824)均具有相关性(P0.05),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血浆NT-pro BNP水平(OR=1.753)、血清hs-CRP水平(OR=2.308)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典型表现,其水平与患者的LVEF和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及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收治入院的女性患者共336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298例,非老年组3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发病后30d内死亡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结果老年组患者年龄、血肌酐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患者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25.8% vs5.3%,P0.01)。年龄≥60岁的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后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死亡危险较非老年组患者高6.6倍(OR=6.553,95% CI:1.183~36.294,P0.01)。结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近期病死率。年龄≥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空腹血糖、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是预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心率变异性低于正常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自主神经的平衡性,从而使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增加,改善心功能,降低猝死率,减少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沙棘提取物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4 只犬随机分为4组,沙棘按 4、16 mg/kg 2 个剂量静脉滴注给药;阳性对照药舒血宁注射液组静脉滴注 2.3 mg/kg;模型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记录给沙棘提取物后犬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沙棘 4、16 mg/kg 组犬的心输出量 (CO)、心肌血流量 (MBF)、心脏指数 (CI)、心搏指数 (SI) 增加 (P<0.05、0.01),总外周阻力、冠脉阻力降低 (P<0.05、0.01)。结论沙棘提取物具有明显改善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差。心肌梗死后心输出量减少,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下降,梗死面积到20%以上则会引起泵衰竭。我院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在相同镇静程度上,应用FloTrac/Vigileo监护仪,观察比较全凭静脉麻醉(GA)和硬膜外联合全凭静脉麻醉(GEA)对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GA组和GEA组。观察比较2组在入室平躺10min后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手术开始(T2)、术中10min(T3)、30 min(T4)、1h(T5)时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组CO、SV、CI在T1时间点比T0时间点均降低(P<0.05);GEA组在T2时间点的CO、SV、CI比GA组小(P<0.05);GA组在T2时间点的CO、SV、CI比T1、T3、T4、T5时间点升高(P<0.05);GEA组在T2时间点的CO、SV、CI与T1、T3、T4、T5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T4、T5时间点的CO、SV、CI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VV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心输出量影响小,循环稳定,麻醉平稳。  相似文献   
98.
动脉波形分析计算心排出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用于测量心排出量(arterial pressure-based cardiac output,AP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是一项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它能够连续通过对外周动脉的波形特征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进行分析测定心排出量(CO),并且不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校准.临床上已经显示出可以接受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即时性和方便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一些心脏疾病如主动脉返流、二尖瓣返流或给予α1受体激动药,APCO并不能准确反映心排血量.  相似文献   
99.
李宝伟  米卫东 《北京医学》2009,31(10):584-587
目的探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其降压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8~30岁(青年组)和60~85岁(老年组)的患者各15例,术中利用硝普钠将血压降至基础值下降30%、绝对值不低于80/45mmHg[平均动脉压(MAP)50mmHg]水平。观察两组降压前后不同时点的脑氧饱和度(rSO2)、动脉压(ABP)、心输出量(CO)和血气参数,比较rSO2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均有效,与降压前比较,MAP明显下降(P&lt;0.01);老年组降压前后的rSO2有显著性差异,青年组降压前后rSO2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青年组脑灌注的自身调节在心脏表现为降压前后心输出量明显增加;两组降压前后血气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SO2监测能有效地反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中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改变,在MAP降至基础值30%的范围内,对青年人的控制性降压是安全的,老年人则有可能发生脑氧供需失衡。在老年人控制性降压中及时、准确、有效地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监测不同潮气量通气时全麻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胃肠手术的全麻患者50例,年龄31~59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常规潮气量组(C组,n=20)和小潮气量组(L组,n=30).C组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呼气末正压力0,吸入氧浓度80%,氧流量2 L/min,行间歇正压通气;L组VT 6 ml/kg,RR16次/min,余同c组.气管插管后10 min,两组均以0.3 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输注后开始手术.于输注前(T1)和输注后10 min(T2)时记录MAP、HR、CV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SVV和每搏指数(SI),并计算其变化率.绘制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监测血容量变化的ROC曲线.结果 ROC曲线结果 分析显示:以SI变化率≥25%为监测血容量变化的标准时,SVV的诊断周值为9.5%,C组SVV>9.5%监测血容量变化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57.1%;L组SVV>9.5%监测血容量变化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显示:两组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高于MAP、HR、CVP、SVR.结论 在常规潮气量(8 ml/kg)和小潮气量(6 ml/kg)/机械通气时,SVV均可准确地监测全麻患者血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