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56篇
  免费   11554篇
  国内免费   9023篇
耳鼻咽喉   1231篇
儿科学   1390篇
妇产科学   1606篇
基础医学   10085篇
口腔科学   3843篇
临床医学   34672篇
内科学   27414篇
皮肤病学   997篇
神经病学   5969篇
特种医学   162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4篇
外科学   18287篇
综合类   64779篇
预防医学   11616篇
眼科学   5159篇
药学   23240篇
  317篇
中国医学   11289篇
肿瘤学   7865篇
  2024年   1298篇
  2023年   4389篇
  2022年   4232篇
  2021年   5072篇
  2020年   5385篇
  2019年   4966篇
  2018年   2739篇
  2017年   4282篇
  2016年   5210篇
  2015年   6328篇
  2014年   10237篇
  2013年   10496篇
  2012年   14244篇
  2011年   15764篇
  2010年   14540篇
  2009年   15078篇
  2008年   16106篇
  2007年   14689篇
  2006年   14114篇
  2005年   14113篇
  2004年   11210篇
  2003年   9738篇
  2002年   7728篇
  2001年   6576篇
  2000年   4761篇
  1999年   3917篇
  1998年   3267篇
  1997年   2956篇
  1996年   2619篇
  1995年   2296篇
  1994年   1864篇
  1993年   1457篇
  1992年   1110篇
  1991年   946篇
  1990年   748篇
  1989年   874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222篇
  1986年   151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比较应用尿激酶及肝素钠对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189例患者(312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99例,168指)和肝素钠组(90例,144指)。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血液流变指标、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管危象发生率尿激酶组低于肝素钠组(26. 8%vs 38. 2%),断指再植成活率尿激酶组高于肝素钠组(89. 3%vs 80.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5 d后,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尿激酶组均低于肝素钠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时间尿激酶组均长于肝素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3 d时,尿激酶组b FGF及VEGF水平达到最高值,且高于肝素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对肝素钠,断指再植术后给予尿激酶更能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增加b FGF及VEGF水平,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阐明济脉通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理念,为进一步研究济脉通片降压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利用度(≥ 30%)和类药性分析(≥ 0.18)参数,筛选济脉通片的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和TCMSP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分析;通过GENCARD数据库筛选出高血压疾病相关基因;结合DAVID和KEGG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通路分析;使用Cystosco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作用通路"网络图。结果 经筛选后得到济脉通片的33个化合物,148个潜在靶基因并映射到了223条信号通路,其中31条信号通路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TNFsignaling pathway、Adrenergic signaling in cardiomyocytes和Focal adhesion为重要的通路枢纽。结论 济脉通片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钙钠离子转运、糖脂代谢等参与血管舒张、改善炎症、调节机体代谢、调节离子转运等而产生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双色球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一组采用心血管造影检查,另一组则采用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6.01±1.61) mm、(4.12±2.12) mm,心血管造影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5.37±2.32) mm、(3.16±1.24) mm,检查结果要明显大于心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术前筛选与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更加明显,且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则对确定病变的直径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rs2010963(-634 G/C)、rs3025039(+936 C/T)两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本地区不同民族子痫前期患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157例(其中维吾尔族60例、汉族61例、回族13例、哈族23例),正常妊娠女性174 (维吾尔族67例,汉族65例,回族17例和哈族25例)例的VEGF基因-634 G/C、VEGF+936 C/T单核苷酸位点进行基因分析,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差异(P 0. 05)。结果 (1)VEGF-634 G/C)、VEGF+936 C/T二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民族的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孕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表明,不同民族的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子痫前期患者的平均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周,其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和Aparg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子痫前期患者组孕前体质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从孕前至分娩时体质量增长变化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结论rs2010963(-634 G/C)、rs3025039(+936 C/T)二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本地区不同民族子痫前期的易感性不存在统计学相关;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质量增长变化数则为子痫前期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孕前及孕期控制体质量对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丁苯酞治疗后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形成素-1(ANG-1)的改变。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共治疗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周末及3周末,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更好地调节机体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生物素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并根据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27.7±8.88 vs 9±3.1,P<0.05)。MVD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组(30.7±4.7 vs 22.2±7.5,P<0.05)。淋巴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9.6±4.8 vs 20.5±4.8,P<0.05)。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25%,iNOS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显著高于Ⅰ、Ⅱ期组29.41%(P<0.05)。淋巴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0.00%(P<0.05)。iNOS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iNOS阴性表达组(30.0±5.4 vs 24.0±6.0,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iNOS表达促进了鼻咽癌血管生成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测定MVD及iNOS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患者实质性器官肿物活检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实质性器官肿物患者(含肝脏肿物80例,乳腺肿物10例,肾脏肿物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肿物活检。观察组患者在活检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灶造影表现,决定穿刺部位;对照组患者活检前进行常规超声及多普勒检查结果定位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共穿刺115条,成功113条,破碎2条;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19条,成功108条,破碎11条,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患者实质性器官肿物活检前应用的穿剌成功率优于常规超声和多普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