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71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RationaleGeneXpert MTB/RI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 assay is a method for detecting rifampicin resistance (RR-MTB) in suspected samples in less than 2 hour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yield. This study aimed to use the GeneXpert MTB/RIF assay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RR-MTB and to study the possible influencing correlate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results.Subjects and methods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patients who visited TB clinic in 5 years (2016–2021). According to the data sheet of the patients, all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were divided into 2 parts one for diagnosis by Ziehl–Neelsen stain and the other part for GeneXpert analysis. GeneXpert was also used to look for evidence of RR.ResultsOut of the 2605 total samples screened, 718 (27.6%) tested positive for MTB on GeneXpert assay; of them 633 (88.4%) were sensitive to Rifampicin, 83 (11.6%) were resistant to Rifampicin and 2 cases were undetermine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RR-MTB were: smoker/ex-smoker, with 2.5 times more risk (p = 0.013.0, p = 0.001); recurrence cases had a 4-fold increased risk (p < 0.001); patients with very low M. tuberculosis detected on the GeneXpert MTB/RIF test were 8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RR-TB (P = 0.004).ConclusionThis study disclosed a high-rate MTB in Egyptian probable TB cases. Smoking, recurrence and cases with a very low M. tuberculosis burden noticed on the GeneXpert MTB/RIF test had augmented risk of RR-TB.  相似文献   
372.
聚乳酸相对分子量对利福平微球及其药物分布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聚乳酸相对分子量对利福平聚乳酸微球形状、载药量及微球中药物分布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散一溶媒扩散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并用差热扫描分析法研究微球中利福平的分布状态。结果:本制备方法由乳滴形成和溶媒洗脱二步完成,聚乳酸均匀沉积,微球形态光滑圆整;药物含量随聚乳酸分子量增大而增加,分析显示,微球中药物熔点峰明显减弱,表明微球中药物结晶状态发和了明显改变,且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利福利平呈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分布的趋势增大,结论聚乳酸与利福平共沉淀,能有效改变利福平的结晶状态,选择适宜相对分子量的聚乳酸,有望获得所需性质的微球。  相似文献   
373.
利福平影响凝血因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利福平影响凝血因子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肝功能正常的颈淋巴结结核病患者73 例,采用2 H R Z S/10 H R E 方案,在服药期间监测不同阶段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 T) 、活动度( P A) 、纤维蛋白原( F I B) 含量、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H P T) 、部分凝血因子活性以及丙氨酸转氨酶( A L T) 。结果 48 例(66 % ) 患者在服药后5 ~30 天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凝血因子影响程度与利福平剂量和使用期有关。在第10 个月时本组患者 A L T 为(18 ±12) U/ L,但 P T为(192 ±39) s, F I B为(18 ±05) g/ L。结论 利福平对维生素 K 依赖因子和非维生素 K 依赖因子均有影响,肝损害时不但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且凝血因子活性减低。在对肝实质损害的评价中,凝血因子的变化比转氨酶变化更为灵敏,更全面。再次使用利福平和治疗后期时 A L T 在正常范围,而凝血因子持续下降,应酌情考虑对策。  相似文献   
374.
目的 评价利福平胶囊(Ⅱ)(利福平脂肪性基质制剂)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中国防痨协会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在全国范围内从东、中、西部地区抽取自愿参加现场研究的江苏、山东、辽宁、湖南、河北、陕西6个省8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实施单位。2017年6—12月,各实施单位按照入组标准,将连续纳入的患者按照课题组制定的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排除数据无效患者后,最终纳入64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30例,对照组3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E/4H-R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除观察组采用利福平胶囊(Ⅱ)(0.45g/d)、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胶囊(0.6g/d)治疗外,其他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均相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患者出现利福平耐药或耐多药或诊断变更等其他原因未能完成治疗时,计为退组。观察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肺结核相关症状改善、肺部病灶影像学改变、痰涂片变化情况,以及肝肾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和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77.6%(256/330)]、失败[0.6%(2/330)]、丢失或死亡[10.3%(34/330)]、退组[11.5%(38/330)]的转归情况与对照组[分别为77.1%(242/314)、0.6%(2/314)、8.9%(28/314)、13.4%(42/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874)。完成疗程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咳嗽[91.4%(267/292)和88.2%(240/272)]、乏力[99.3%(290/292)和98.2%(267/272)]、体质量减轻[100.0%(292/292)和99.3%(270/272)]、发热[100.0%(293/293)和99.6%(277/278)]、结核病灶吸收有效率[87.6% (212/242)和84.1% (196/233)]、空洞改善有效率[57.0%(138/242)和49.4%(115/233)]、痰涂片阳性率[0.5%(1/210)和1.0%(2/192)]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90,P=0.207;χ2=0.732,P=0.392;Fisher精确概率法,P=0.234;Fisher精确概率法,P=0.487;χ2=1.189,P=0.276;χ2=2.804,P=0.094;χ2=0.006,P=0.938)。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43.3%(143/330)和44.9%(141/314)、16.7%(55/330)和18.5%(58/314)、23.6%(78/330)和24.8%(78/3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0.362、0.127,P=0.688、0.547、0.721),但对照组血常规指标减少/降低的发生率[26.4%(83/314)]高于观察组[17.9%(59/330)](χ2=6.850,P=0.009)。结论 利福平胶囊(Ⅱ)剂量低,其抗结核疗效和安全性不低于利福平胶囊,为我国抗结核药品的选择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375.
蔡轶  任晓非  张卫平  陈丽红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6,37(11):1324-1328
目的 探讨利福平致大鼠肝损伤适应性现象及氧化应激可能涉及的参与过程。方法 将正常对照组和利福平实验组大鼠各16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d)和利福平混悬液100 mg/(kg·d)每日一次空腹灌胃,共持续7周,动态监测大鼠灌胃当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49天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于第14天处死两组各4只大鼠,第49天处死剩余大鼠,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利福平实验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在第14天达高峰,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P<0.05),至第49天时,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正常组,利福平实验组大鼠MDA水平偏高,而SOD与GPX活性偏低(P<0.05)。大体标本可见利福平实验组大鼠肝脏黄染,光镜下可见肝组织存在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结论 利福平可导致大鼠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且氧化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376.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运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编号ATCC90028)的体外MIC值,在此基础上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依据FIC值判断两药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2)经真菌培养及鉴定确定为耳真菌病60例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轻重的得分标准,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两性霉素B(A组)、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B组)、3%水杨酸酒精滴耳液(C组)外耳道局部治疗1周、2周后,观察三组愈显率;并随访1年。结果:(1)两药联用的FIC指数小于0.5;(2)三组愈显率比较,第1周:B组愈显率最高,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A、B组愈显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分别与C组愈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C组复发率比其它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真菌有协同作用;(2)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外用制剂是治疗耳真菌病较理想的外用药物,且具有便于取材、配制简单、使用方便、起效快等优点,值得向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77.
目的 探讨利肺胶囊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商丘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9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方案治疗,口服异烟肼片0.3 g/次,吡嗪酰胺片1.5 g/次;利福平胶囊,体质量≥ 50 kg,0.6 g/d,体质量<50 kg,0.45 g/d;盐酸乙胺丁醇片0.75 g/次;均1次/d,共2个月;后继续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剂量同前,1次/d,共4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利肺胶囊,2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痰涂片转阴率、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肺结核量表(QLICD-PT)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治疗后,治疗组痰涂片转阴率、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4.87%、63.83%、6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42.55%、34.38%(P<0.05)。治疗后,两组QLICD-PT中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共性模块评分、特异模块评分、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QLICD-P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外周血CD8+及血清CA125、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CA125、IL-17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肺胶囊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促进痰菌转阴、病灶吸收与空洞闭合,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及炎症反应,利于生命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