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4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171篇
妇产科学   282篇
基础医学   1748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2070篇
内科学   622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神经病学   839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387篇
综合类   203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596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880篇
  15篇
中国医学   235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1051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963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618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影响出国维和待命士兵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参加维和部队士兵在出国前的心理应付方式,探讨应激性心理障碍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量表(CSQ),艾森克(EPQ)个性问卷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维和待命士兵进行测评,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年龄与“自责”、“幻想”因子呈负相关,文化程度与“求助”因子呈负相关,军龄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与“自责”呈负相关;正性事件分值与“求助”、“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负性事件分值与“自责”、“退避”呈正相关,生活事件总值与“自责”、“退避”呈正相关。结论 士兵应付方式与年龄、军龄、文化程度、性格具有相关性,焦虑抑郁组应付方式和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在士兵中进行应付方式的教育和训练,有益于平战时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对入组的60例吸毒者,在脱毒后、出所前、出所随访中作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的测查,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值比较,心理症状戒毒组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积极应对戒毒组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消极应对戒毒组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显著相关(P〈0.05)。出所前组与正常男性比较,仅其他因子(睡眠饮食障碍)戒毒者高(P〈0.05)。所外随访未复吸组与正常对照男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回顾未复吸组在往所戒毒期间与正常对照男性比较,有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其他7个因子和总均分有显著差异(P〈0.05),17例复吸者作了同样的比较分析,除积极应对因子外,余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5)。17例复吸者再入所时,各因子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吸食海洛因成瘾可造成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和应对方式不良,心理症状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社会应激事件通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戒毒者,其复吸的可能性要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2进行心理评估,分析心理状态及干预措施。结果6项心理测试中得0分者以焦虑最多,恐惧次之,再次为孤独、抑郁、疼痛及依赖等因子。本组0~4分者占9.8%,5~8分者占79.3%,9~11分者占10.9%,无0分及无满分者。结论围手术期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消除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刺激,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方法在术前访视中通过心理调查表了解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的方法,帮助患者解答心理问题,减轻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在术前访视中运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大大提高。结论在术前访视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5.
男性不育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的精神状况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 90例男性不育患者和 93例已婚有子女的健康男性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不育患者的心理刺激重 ,症状多。不育患者的精神压力与职业、文化程度、每周性生活次数密切相关。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及性生活次数多的男性不育患者精神负担重 ,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或偏执等症状。结论 建议在对不育男性尤其是农民不育患者进行不育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健康服务和生育知识指导 ,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46.
The infrequent referral of Asian children to child psychiatry clinics was noted. By administering Rutter's scale A2 to samples of Gujarati and English parents with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4 and 7 years a lower rate of disturbance was demonstrated among the Asian sample providing an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al observation. Family and child-rear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sturbance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47.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outcome research pertaining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marital prevention program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ean effect size for premarital programs was .80, which means that the average person who participated in a premarital prevention program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off afterwards than 79% of people who did not participate. Stated differently, the average participant in a premarital program tends to experience about a 30% increase in measures of outcome succes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emarital prevention programs are generally effective in producing immediate and short‐term gains in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overall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that these improvement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nonintervention couples in these areas. However, because of a lack of extended follow‐up research, conclusions about long‐term effectiveness remain elusive. We propos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48.
苯丙胺诱发小鼠激怒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华  沈洪  章元沛 《药学学报》1992,27(8):566-571
苯丙胺15mg/kg ip能诱发小鼠激怒反应,使小鼠出现攻击和殴斗行为。强安定药、弱安定药和利血平有明显拮抗效果。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抗胆碱药及抗肾上腺素药均无拮抗作用。金刚胺、左旋多巴和阿扑吗啡均能增强苯丙胺的激怒效应。因苯丙胺激怒小鼠的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筛选抗精神病药的动物模型。苯丙胺产生激怒作用的机制与增强多巴胺能神经的功能有关,推测可能是促进边缘系统多巴胺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研究心理训练对高特质焦虑新兵考核时生理指标和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参加考核的新兵实施团体测试。将被试者分为对照组、低特质焦虑组、高特质焦虑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自我评价、潜能开发、团队精神强化、应对方式的心理训练。测试考核前后生理指标差值及考核成绩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新兵军事考核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三项生理差值与考核成绩明显优于高特质焦虑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训练可有效改善新兵对应激情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提高作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