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8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72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899篇
内科学   559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292篇
综合类   1320篇
预防医学   1584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545篇
  8篇
中国医学   1468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荧光素单标记和双标记法,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亚胺(Bb)分别注入“合谷”穴区和“四白”穴区,取同侧脊神经节颈1-颈8,胸1-胸2,颈上,中,下交感节及三叉神经半月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在脊神经节颈5-颈8观察到大量PI单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颈6-颈7,在三叉神经半月节也可见大量Bb单标记细胞,另外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可见少量PI-Bb以标记细胞,占标记细胞的4.5%。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有向“合谷”穴和“四白”穴的分支投射,这可能是“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2.
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小军 《中国针灸》2003,23(8):445-44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方法针刺配合口服常规西药剂量的一半与常规西药剂量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3.
不同取穴治疗肩周炎疗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晓虎  谢昆  谢晓焜 《中国针灸》2003,23(11):656-658
目的 :探讨治疗肩周炎的不同取穴方法。方法 :治疗组 50例 ,通过动诊结合局部组织解剖与病灶特点取穴 ;对照组 41例 ,采用传统循经取穴的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6 0 % ,愈显率90 0 % ;对照组治愈率 34 1 % ,愈显率 73 1 %。两组治愈率及治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愈显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动诊及局部组织解剖特点相结合的取穴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4.
傍刺天柱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朱国祥  岳红  陈华德 《中国针灸》2003,23(11):665-667
目的 :观察多针刺法与单刺法的效应差异。方法 :将 62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以傍刺天柱穴为主 ;对照组取穴与治疗组同 ,均按常规单刺 ,对治疗后 2组病人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估 ,同时分别经颅脑多普勒检查 ,观察双侧椎动脉、椎 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结果 :治疗后 2组均有显著疗效 (P <0 0 5) ;治疗后 2组椎动脉、椎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有明显改善 (P <0 0 1 ,P <0 0 5) ,2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颅脑多普勒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傍针刺较单刺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更有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病情分为损伤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3组,每组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 刺络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仅刺络组增加井穴刺络放血。将意识状态进行量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收缩期血压上升;可使各组患者的心率加快。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相似文献   
86.
神阙穴敷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钙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神阙穴贴补血益精透皮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钙素 (BGP)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0名 ,分神阙穴贴药组 (补血益精穴位透皮贴剂 )、西药组 (羟乙磷酸钠片 )、中药组 (补血益精药丸 )、空白对照组。结果和结论 穴位敷贴组能显著提高骨钙素 (7.69± 1.65 )。穴位敷贴组与中药组 (7.82± 0 .99)和西药对照组 (7.13± 0 .89)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一致 (P>0 .0 5 )。  相似文献   
87.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 5 0例和对照组 30例 ,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 B1 2 及维生素 B1 注射液穴位注射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肌电图变化。结果与结论 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募集电位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P<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88.
从总体层面扼要回顾了中医基础几十年研究工作状况,总结出目前研究工作7个方面的特征,包括找核心、找特征、找实质、找结合点、找突破口、找切入点、找方法等.提出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学发展的"瓶颈".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现状,认为应对理论范畴、研究方向呈现的峰值、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分类、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困惑的原因及任务与发展等8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为制定本学科的发展规划、把握和调整中医基础理论未来走向、开展课题招标、衡量评估重点学科和学科建设等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单一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统一的诊断标准,在多个临床中心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全部病例32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后溪穴观察组和针刺腰痛点对照组.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别由医师和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9.4%和82.5%,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6%和93.5%.经Ridit分析,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单一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取穴简便,后溪穴疗效好于腰痛点.  相似文献   
90.
Purpos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Neixiyan (Ex-LE 4) and Dubi (ST 35) in treating osteoarthritis of knee joint.Method All the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lectroacupuncture and control groups, 6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y were given electroacupuncture and Ritalin slowreleased tablet respectively, and pain, mobility and swelling degree of knee joint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the average score increased by 18, while in control group, it increased by 12.33 (P<0.05)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Neixiyan (Ex-LE 4) and Dubi (ST 35) in treating osteoarthritis of knee join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dministration of Ritalin slow-released tablet. Author: DAI Qi-ping (1966-), female, attending physician Translator: Wu Xue-f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