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4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91.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nts of the 5-HT(2C) receptor and multidrug-resistant protein (MDR1), coding for P-glycoprotein, and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SDA)-induced weight gain among 108 femal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or risperidone for up to 4 month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759C/T allelic and genotype variants of 5-HT(2C) were found between patients who gained more than 7% of their initial weight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gained less. Haplotype-based analysis of two MDR1 loci, exon 21 G2677T and exon 26 C3435T, revealed a slightly low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G2677/C3435 haplotype in the >/=7% group. In the sub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we found borderline overrepresentation of 2677T, significant overrepresentation of 3435T variant and borderline overrepresentation of 2677T/3435T haplotype the >/=7% group, whereas G2677/C3435 haplotype was found to be less represented in the >/=7% group. Our data indicate a nonsignificant role of 759C/T 5-HT(2C) in SDA-induced weight gain, and a stronger influence of the MDR1 G2677T and C3435T polymorphisms on risperidone-induced weight gain in femal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3435T and 2677T MDR1 variants, both associated with lower P-gp function, might predispose to higher risperidone accessibility to the brain that would lead to stronger effects, including weight gain.  相似文献   
792.
奥氮平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病人的血药浓度,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奥氮平能显著降低阳性及阴性症状评价,且副反应轻微,剂量相同时,奥氮平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85%的病人的血药浓度在25-160nmol/L之间,其有效率为81.8%,浓度剂量的比值(C/D)与疗效呈正相关,结论:奥氮平能有效的治疗精神病,并改善社会功能障碍,25nmol/L是奥氮平适宜血药浓度的低限.奥氮平C/D值高的病人疗效好.  相似文献   
793.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31例。帕利哌酮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奥氮平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嗜睡和便秘显著少于奥氮平组(P<0.05),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相当,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但要注意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94.
过婷  吴越  周振和 《安徽医药》2022,26(3):617-621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努力性认知、执行功能、决策功能等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奥氮平组(n=44)和阿立哌唑组(n=45),两组病人分别采用奥氮平、阿立哌唑进行治疗8周.应用阳性和...  相似文献   
795.
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服用奥氮平或氯丙嗪治疗 1 2周 ,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PANSS)和副反应量表 (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情况。结果 奥氮平总有效率为 73 .5 % ,明显高于氯丙嗪组 41 .1 %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氯丙嗪 ,对阴性症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96.
目的观察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及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n=44)和B组(n=41),A组给予奥氮平片治疗,B组给予氟哌啶醇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PSP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评估问卷(Q-LES-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SP和Q-LES-Q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A组PANSS评分下降较B组更为显著,PSP和Q-LES-Q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完成分类数、总正确数较治疗前上升,且A组各项WCST评分变化较B组更为显著(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效果优于氟哌啶醇,奥氮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提高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7.
李娟 《西部医学》2017,29(6):804-807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兴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地西泮治疗。治疗1、3、7 d后,采用重复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PANSS E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32,P=0.003;F=5.42,P=0.035;F=7.43,P=0.024),治疗中进行两组PANSS EC评分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PANSS总分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5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头痛、口干、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坐不能和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控制患者急性兴奋症状,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8.
安松梅  李言波  于东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6-1197,1277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和对照组(氯丙嗪),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2周末、第8周末,研究组的BPR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的NOSIE的社会功能、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及病情总估计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迟缓及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P<0.05)。奥氮平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丙嗪。结论: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99.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氯氮平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使用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病程≤5年稳定期的1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1年的维持治疗,以治疗中断率、中断前治疗时间并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抗精神病药的总体有效性,采用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并评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年,138例患者中有60例(43.5%)中断治疗。两药组间治疗中断率及中断前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40.6%)完成1年随访并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临床痊愈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镇静作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月经紊乱及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在不同药物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结论两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