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117篇
药学   248篇
  1篇
中国医学   5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由大腹皮、白术、藿香组成的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合剂组和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服同容积的不同中药水提取液和蒸馏水,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各组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速率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中药合剂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灌服中药合剂水提取液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胃肠动力均显著增强(P <0. 0 1) ,中药合剂组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 <0 . 0 5或P <0 . 0 1) ,生长抑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 5 )。结论:由大腹皮、白术、藿香组成的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动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动素水平的升高有关,而与生长抑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2.
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化学生态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藿香是一味常用中药,为唇形科植物霍香Agastacherugosa(Fisch.etMey.)O.Küntze的地上部分,广布全国各地。藿香味辛、性微温,有芳香化湿和中、祛暑解表之功效[1],被历代医家视为暑湿时令之要药。藿香植物由于具有怡人的清爽甘甜香气,作为天然香料植物亦受到国内外香精香料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国外对藿香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较多。Charles等[2]分析报道了美国农业部NorthCentral RegionalPlantIntroductionStation内栽培种植的4种藿香植物,以及这4种藿香作为母本与A.foenicu-lum杂交F1代植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其中胡椒酚甲醚为主成分…  相似文献   
33.
藿香正气水是家庭常备中成药,有消暑解表、和中祛湿之效,主要用于治疗夏季感冒、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等症。近年来发现该药对一些皮肤病也有很好疗效。一手足癣:用热水泡手足后,擦干,用棉球蘸少量藿香正气水涂患处,涂药后让药液保持2小时,每天1~2次。适合于水疱型手足癣,一般涂药后4~8小时水疱逐渐消退,12小时后腐皮逐渐脱落,瘙痒消失。二蚊虫叮咬:用藿香正气水直接涂于叮咬处,涂药后半小时疼痛及瘙痒即可减轻。三湿疹:用藿香正气水外涂皮肤损害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即可止痒。四阴囊湿疹:本病俗称“绣球风”,可用藿香…  相似文献   
34.
《家庭医药》2004,(6):18-18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藿香正气水再一次成为了百姓家中的常备药品。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等中草药制成,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头晕、胸膈满闷、脘腹疼痛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忌服本品,并且在服用本品期间,应忌生冷和油腻的食物。  相似文献   
35.
徐文豪  易源开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33-2034
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用奥美拉唑、藿香正气胶囊和达喜片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都是常用解暑药,均能治疗夏季暑热引起的胃肠不适、腹痛恶心等症状,但两者在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贸然替用。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夏季炎  相似文献   
37.
夏天到了,老百姓总不忘在家里备上藿香正气液。可您知道藿香正气液的由来吗?知道它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吗?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藿香正气液的剂型由最初的散剂发展到今天的水剂、丸剂等多种剂型.临床使用.也由最初的治疗内科夏日风寒暑湿感冒,扩大到了治疗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其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要想对藿香正气家族有一个更完全的认识,请看本期专家评药——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电针刺和藿香正气软胶囊(HXZQ)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刺和藿香正气软胶囊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分光光度法观察大鼠肠组织自由基的变化。结果:电针刺和HXZQ可拮抗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明显降低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O水平及NOS活性的升高,与电针刺组和藿香正气软胶囊组相比,电针+藿香正气软胶囊组的变化则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刺和HXZQ可通过减轻肠缺血损伤后自由基产生,降低升高的NOS活性来发挥抗肠缺血作用;并且电针刺和藿香正气软胶囊之间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9.
1 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某某,女,42岁.1996年8月6日初诊.患者痛经渐进性加剧17年.妇科检查:后穹窿骶韧带增粗,触疼明显,可触及硬结,子宫呈球形增大,活动欠佳,有压痛,左侧附件可触及囊性包块,张力增高,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B超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子宫肌腺症.经中西药多方消炎止痛药治疗短效.诊见:患者月经来潮第1日,量少,有血块,色暗,伴腹部剧痛,肛门及腰骶部坠胀酸痛,头晕恶寒,汗出肢冷,倦怠嗜卧,恶心呕吐,便溏、排便时疼痛加剧,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脉沉紧.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证属:寒凝血瘀、久瘀而致上症,复感外邪.治宜解表化湿,温经活血.方用藿香正气汤加减.药用藿香25g,白术15g,茯苓15g,三棱15g,莪术15g,元胡15g,白芷10g,陈皮10g,厚朴10g,半夏10g,桂枝10g,炮姜10g,小茴香5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1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又服3剂,诸症痊愈.为巩固疗效,于下次经前4天开始服药,连服7剂,经期无任何不适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40.
辛藿汤     
苏士君 《新中医》2005,37(5):53-53
辛藿汤组成:辛夷花、藿香、薄荷(后下)、羌活、胆南星、甘草各lOg,炒苍耳子、石膏(先煎)各30g,金银花、蔓荆子、川芎、蒲公英、黄芩各12g,菊花、白芷各15g,细辛3g。上药第1次加水1000ml煎成300ml,早上服;第2次加水600ml,煎成200ml,下午服。每天1剂,7天为1疗程,一般服1~3疗程。以上是成人剂量,儿童酌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