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研究1,4-苯醌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0、10、20 μmol/L的1,4-苯醌处理K562细胞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生成量;用线粒体膜电位、三磷酸腺苷(ATP) 生成量来评价线粒体功能;用PI-Annexin V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4-苯醌10和20 μmol/L染毒组K562细胞相对增殖率均降低(P均<0.05);随着1,4-苯醌浓度的增加,ROS生成量逐渐上升、线粒体膜电位和ATP生成量均逐渐降低、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其中1,4-苯醌20 μmol/L染毒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caspase-3活性逐渐升高,1,4-苯醌10和20 μmol/L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1,4-苯醌可以诱导K562细胞ROS升高,抑制K562细胞增殖,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细胞凋亡升高,提示线粒体障碍在1,4-苯醌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荞麦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1)、香豆素(2)、()-甘草素(3)、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6-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7)、2,5-二甲氧基苯醌(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荞麦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3.
目的: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门冬氨酸与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Q)的荷移反应。方法:门冬氨酸与DDQ于pH9.5的三酸缓冲溶液中,60℃水浴中加热15 min,可生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结果:荷移络合物的组成比为1:1,λmax=342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42×103L/mol.cm,在10~30μg/m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回收率为97.1%~101.7%,相对标准偏差在2.9%以内。结论:应用本方法测定门冬氨酸样品的含量,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44.
<正>醌类化合物包括苯醌(benzoquinone)、萘醌(naphthoquinone)、菲醌(phenanthraquinones)、蒽醌(anthraquinone)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或羟基。一些酚性化合物如多元酚、鞣质等很容易氧化成醌类,如蒽醌常与鞣质等伴存。醌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其药理活性也备受关注。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近年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5.
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金城 《吉林医学》2014,(5):925-927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给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语言理解和命令服从计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高出(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明显上升,MDA和NO明显下降(P<0.01),且SOD、MDA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艾地苯醌可促进VD患者智能康复,提高VD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近期疗效可能优于尼莫地平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组,分两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管理血压、血糖及改善循环等治疗两周,观察组加服艾地苯醌每次30 mg,每日3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度(E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ADL水平、MMSE评分升高,ESS下降,观察组治疗后ADL水平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王亮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311-313
目的分析艾地苯醌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120例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WCST、MMSE评分)、生活质量(QOLIE-31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分类完成数、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联合组和对照组分类完成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随机错误次数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分类完成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联合组QOLIE-31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QOLIE-31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8.
动物实验证实艾地苯醌具有对发生脑卒中的大鼠脑线粒体功能有激活作用、对脑能量代谢及脑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艾地苯醌的T_(1/2)为7.69h,T_(max)3.31h,C_(max)为290ng/mL,24h尿中排泄率为32%。艾地苯醌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和脑梗死后遗症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67±23a)总改善率90%,情感障碍、智力低下、行动异常等改善率73%-81%,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丁苯酞、尼莫地平分别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A组采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B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SE、MoCA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MMSE、MoC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期间,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B组的28.95%(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测定生活饮用水中4种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柱Oasis HLB富集水样,在电喷雾离子源(ESI)和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2,6-二氯对苯醌、2,5-二氯对苯醌、2,5-二溴对苯醌、四氯-1,2-苯醌等4种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结果 在5 ng/L~500 ng/L线性范围内,4种卤代苯醌化合物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8 5~0.999 4,可以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2 ng/L~0.51 ng/L,定量限为0.85 ng/L~2.33 ng/L。4种卤代苯醌在50 ng/L、100 ng/L、200 ng/L 3个浓度的加标量下,回收率在70.0%~96.4%(n=6),相对标准偏差为1.5%~4.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较高,能够满足对日常生活饮用水中4种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分析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