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3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3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29篇
预防医学   197篇
药学   111篇
  2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了解3年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状况和住院患者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2年5月申请心身医学科会诊的102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会诊原因、科室分布、诊断及处理方案,进行总结与对比分析。结果会诊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睡眠障碍211例(20.70%),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135例(13.30%),原有精神疾病107例(10.50%)。其它原因分别为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及治疗困难等。会诊科室32个,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消化内科(14.90%)、心血管内科(10.50%)、神经内科(9.90%)。诊断居前5位的分别为抑郁发作173例(17.00%)、惊恐发作102例(10.00%)、精神分裂症82例(8.00%)、躯体形式障碍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62例(6.10%)。会诊后的处理方案有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焦虑药)和心理治疗,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或低频脉冲治疗等。结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在综合医院尤为重要,临床各科需求量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82.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9月11~14日在北京市召开。会议将围绕我国与亚洲地区精神疾病领域的科学研究、预防、治疗和护理康复中的最新进展、动态、热点、疑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集中深入的探讨。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学者专家为会议作报告,分享国际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疼痛科医学上不能解释的慢性疼痛主诉(MUP)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完善其临床诊断。方法对疼痛科门诊87例MUP患者转诊至心理科门诊进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研究,记录患者相关疾病信息和疼痛科诊断,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查和面谈并作出精神病学诊断。结果MUP患者的躯体形式疼痛主诉以头、面、口腔部(56.3%)、胸部(49.4%)和腰背部(25.3%)为主,疼痛科诊断以不定陈述综合征(33.3%)、慢性头痛综合征(20.7%)、疼痛原因待查(心因性疼痛,29.9%)为主。男、女性MUP患者的疼痛科诊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UP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HAD(d)评分≥8分为66.7%,HAD(a)评分≥8分为49.4%。MUP患者的精神病学诊断高达96.6%。结论 MUP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躯体化症状多,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研究有助于完善其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监狱中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对在我院治疗死亡的35例监狱艾滋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35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9例(82.86%),死于其他疾病6例(17.14%),17例(48.57%)CD4+T淋巴细胞≤50个/微升,有31例(88.57%)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要完善随访监测和治疗体系,积极推行抗病毒治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5.
衡量监狱监管工作的重要标准是犯罪人员的重新违反犯罪率,它关系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在新的形势下,监狱改造工作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具体实施,以确保监狱改造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监狱改造工作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一些罪犯在监狱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往往导致他们刑满后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监狱工作应将改造教育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监狱的教育改造质量,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笔者主要从监狱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监狱改造工作的创新方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希望能对监狱改造工作的创新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6.
《药物与人》2014,(1):6-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荷兰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的细胞可能老化得更迅速。这项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同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疗效依据HAMD减分率评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0.01,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因子分在治疗4周低于对照组(t=2.37,P0.05),第8周低于对照组(t=2.56,P0.05),治疗第8周时研究组睡眠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61,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02,P0.01),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3.68,P0.01)。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4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4例),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基线及6周末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CGI-SI、BPRS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各评定指标评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SF-36总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7,3.203;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均较轻。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对抑郁症组39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症状的评定,同时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给正常组77名大学生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抑郁症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显著偏高(t=2.506,3.117;P均0.05),轻中度抑郁症组情感忽视的HAMD得分显著偏高(t=2.831,P0.05);情感虐待因子、性虐待因子分别进入抑郁症症状水平与焦虑症症状水平的回归方程(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42和0.372)。结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的重要因素,性虐待则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为期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测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CL总分(t=-2.494,P0.05)、躯体化(t=-2.705,P0.01)、人际敏感(t=-2.119,P0.05)、抑郁(t=-3.469,P0.01)、焦虑(t=-2.552,P0.05)、附加因子(t=-2.749,P0.01)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