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近年来抑郁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动物实验,而人体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心理特征的研究则更少。目的 了解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及认知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0例(抑郁症组),同期选取宁夏“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流调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对照组)。完成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的评定与粪便的收集;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探讨情绪调节策略、抑郁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吸烟、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以97%的相似性将所有样本的有效序列聚类为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所得稀释曲线趋向平坦,说明测序数据量合理。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抑郁症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P<0.05);在属水平,抑郁症组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Enterobacter、Coprococcu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菌属减少,而Klebsiella、Flavonifractor、Bacteroides菌属增多(P<0.05)。LEfSe分析显示,抑郁症组肠道菌群中主要以拟杆菌、产碱菌科(Alcaligenaceae),伯克菌目(Burkholderiales),Β-变形菌纲、Erysipelotrichaceae、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为主;对照组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Subdoligranulum、乳酸杆菌等有益菌为优势菌。抑郁症组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CERQ分量表中自我责难得分与Enterobacter菌属呈正相关,与Odoribacter、Alistipes菌属呈负相关(P<0.05);沉思分量表得分与Subdoligranulum、Alistipes、Faecalibacterium、Odoribac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分量表得分与Weissella菌属呈正相关(P<0.05);灾难化分量表得分与Dialis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抑郁严重程度与拟杆菌门及Flavonifractor菌属呈正相关(P<0.05),与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Coprococcus、Dialister、Odoribacter、Faecalibacterium、Butyricimonas菌属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肠道菌群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及丁酸盐产生菌、益生菌的减少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鉴定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HANS穴位神经治疗仪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两组试验前后均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中文版》和《3~7岁儿童气质量表》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CSHQ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00,P=0.001)。试验组治疗后的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等方面的评分及CSHQ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在睡眠持续时间和白天嗜睡层面的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气质类型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穴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专业设置、布局调整与专业认证确定为重要的建设内容,要求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调整专业。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和布局中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和布局,这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而实际的问题。现以医学教育为例,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颜色偏好差异。方法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5名孤独症 儿童和124名正常儿童进行颜色偏好试验研究。结果(1)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黄(8.19± 1.76)、黑(7.47±2.32)、蓝(7.23±2.12)、绿(6.82±1.93)、红(6.42士2.08)、紫(6.40±2.09)、橙(6.28±1.83)、白 (5.68±2.39) (F= 6.549, P= 0.000) 0 (2)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红(t2.728,p〉=0.007)、黄(t-3.275,P = 0.001)和紫(2.320, P=0.022)的偏好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男、女孤独症儿童在颜色偏好上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05)。(4)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在颜色偏好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孤独症儿童的颜色偏好与正常儿童不同。(2)不同性别、年龄的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症状及与机体细胞免疫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1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抑郁障碍量化评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比较不孕症伴抑郁组与不孕症非抑郁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女性不孕症伴抑郁者SDS评分高于不孕非抑郁者和全国常模者(P〈0.05);不孕症非抑郁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和不孕非抑郁组相比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下降,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人群中抑郁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女性不孕伴发抑郁者可降低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索大肠癌归因风格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研究组)及49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心理学问卷:归因方式问卷(ASQ)、大五人格问卷简化版(NEO-FFI)进行测评。结果大肠癌组患者大五人格特征在神经质、宜人性、认真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癌患者对正性事件的归因风格在普遍维度上与外倾性(r=-0.362,P<0.05)呈负相关,与宜人性呈负相关(r=-0.449,P<0.01);对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与开放性呈正相关(r=0.307,P<0.05),稳定维度与认真性呈负相关(r=-0.301,P<0.05);大肠癌组归因风格各维度与对照组相比:正性事件的内外维度t=2.874,P=0.005;稳定维度t=4.477,P=0.000;普遍维度t=4.461,P=0.000;总体得分t=5.181,P=0.000,以及负性事件的稳定维度t=4.706,P=0.000;总体得分t=3.283,P=0.000。结论大肠癌患者的归因风格倾向于内在归因,且受人格特征的影响;对正性事件的归因较负性事件受人格特征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其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为开展其心理干预和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亲职压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4名孤独症儿童家长和68名正常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量表总分及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三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亲职愁苦与内外向因子呈负相关(r=-0.500,P=0.003),与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r=0.423,P=0.013);亲职压力总分与内外向因子呈负相关(r=-0.421,P=0.013),与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r=0.434,P=0.010);神经质因子与内外向因子是亲职压力的重要预测因子(R2=0.188,R2=0.096)。结论孤独症儿童家长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其人格特征与亲职压力存在相关,需要专业人员关注和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身心疾病,关于糖尿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尚不多.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人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间接地推测糖尿病人的人格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