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49篇
  免费   5618篇
  国内免费   4690篇
耳鼻咽喉   620篇
儿科学   1411篇
妇产科学   707篇
基础医学   8052篇
口腔科学   1002篇
临床医学   12546篇
内科学   9907篇
皮肤病学   1249篇
神经病学   1859篇
特种医学   18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3758篇
综合类   26250篇
预防医学   5227篇
眼科学   716篇
药学   11317篇
  125篇
中国医学   8152篇
肿瘤学   3992篇
  2024年   860篇
  2023年   2982篇
  2022年   2437篇
  2021年   2900篇
  2020年   2596篇
  2019年   2995篇
  2018年   1604篇
  2017年   2680篇
  2016年   2991篇
  2015年   3169篇
  2014年   4020篇
  2013年   3988篇
  2012年   5420篇
  2011年   5641篇
  2010年   4937篇
  2009年   4702篇
  2008年   4748篇
  2007年   4503篇
  2006年   4229篇
  2005年   4550篇
  2004年   3618篇
  2003年   3405篇
  2002年   2765篇
  2001年   2765篇
  2000年   1902篇
  1999年   1780篇
  1998年   1739篇
  1997年   1647篇
  1996年   1502篇
  1995年   1490篇
  1994年   1128篇
  1993年   713篇
  1992年   598篇
  1991年   479篇
  1990年   431篇
  1989年   412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间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TBSA)≥ 30 %的严重烧伤患者 30例 ,其中死亡 3例 ;正常对照组 4 5例。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相点 (伤后 1、3、5、7、14、2 1、2 8和 35天 )患者血中IL 18、sFas和sFas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均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1~ 0 0 5 ) ,并分别持续至伤后 2 8,2 1和 2 1天 ;感染组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地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 0 0 5 ) ;死亡组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下降 ,而sFasL水平则升高。患者血清IL 18和sFasL水平与烧伤面积相关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与烧伤严重程度及伤后感染密切相关 ,在烧伤后免疫功能及凋亡调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鼠IL-4受体拮抗体 (mIL-4RA)蛋白.方法 PCR方法扩增小鼠IL-4 C118截断型基因,定向克隆入转移质粒pFastBacHTB中,转化感受态DH10Bac细胞,在DH10Bac细胞内重组pFastBacHTB与杆粒发生转座.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杆粒,转染sf9昆虫细胞株,获取完整重组杆状病毒.反复感染sf9细胞,扩增病毒同时表达目的 蛋白;用ELISA方法进行蛋白鉴定并初步定量.结果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及PCR方法,鉴定成功获得含mIL-4RA基因的重组杆粒;通过杆粒转染后sf9细胞所表现出来的细胞病变,推断成功转染并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最后ELISA方法初步定量sf9细胞培养上清中mIL-4RA蛋白表达量为(1.15±0.12) ng/mL.结论 本研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mIL-4RA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同时亦为其他蛋白质的真核表达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采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荧光(MEIF)分析技术建立一种简便、高敏感性、定量检测人血清胰岛素(insulin)的新方法.方法:选用2株识别人胰岛素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一株mAb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 另一株用碱性磷酸酶(AP)标记;偶联羊抗FITC抗体的磁珠用作固相分离载体, 4-甲基磷酸伞型酮用作荧光底物.结果: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人血清胰岛素的MEIF, 灵敏度2.0 μIu/mL, 线形范围0~188.52 μIu/mL, 批内变异系数(CV)为4.3%~5.2%, 批间CV为2.6%~9.5%, 稀释回收率为93%~117%, 加标回收率为94%~113%.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倍爱康公司商品化人insulin磁分离发光系统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MEIF定量测定人insulin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在临床免疫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R家族相关受体(GITR),也被称为TNFRSF18、AITR(人类)。静止T细胞低水平表达GITR,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则呈高水平表达。GITR与其配体(GITRL)结合后会增强T细胞激活、增殖、分泌细胞因子、MAPKs和NF-κB激活效应、抑制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从而加强效应性T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增强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随着生物学环境的变化,GITR激活Siva或者TRAF,起着促进或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使用与人类高血压性脑卒中近似的模型大鼠——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在动物水平评价脑卒中易感基因Pde4d和Alox5ap 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血压正常组,梯度高血压Ⅰ、Ⅱ和Ⅲ组(其收缩压分别为140~159mmHg、160~179mmHg和180~199mmHg)和自发卒中组,分别提取大鼠外周血的总RNA,逆转录后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自发卒中组Pde4d和Alox5a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de4d在梯度高血压Ⅰ组的表达量稍高于血压正常组、梯度高血压Ⅱ、Ⅲ组;Alox5ap在血压正常组和梯度高血压组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物实验表明Pde4d与Alox5ap基因过表达均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Pde4d在梯度高血压Ⅰ组表达稍高可能与大鼠机体应激相关;两基因与高血压病本身无显著相关性,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参与动脉壁的炎症反应而介导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健脾补肾药对脾虚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药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讨脾虚证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脏腑相关的意义。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 ,脾虚模型组 ,健脾补肾方高、低剂量组 ,通过大黄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并用健脾补肾方药进行防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观察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变化。结果 :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清TNF、IL - 6、IL - 2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而健脾补肾方药能明显升高TNF、IL - 6、IL - 2含量 ,使体重增加 ,脾脏和胸腺组织的重量增加。结论 :脾虚证的发生与细胞因子网络调节系统的失衡有关 ,而健脾补肾中药对实验性脾虚证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脾肾相关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用体外实验观察多种因素(包括亚砷酸钠、TNF-α、IL-6及烧伤血清、创伤血清)对中性白细胞(PMN)凋亡的影响,为探索一种新的保护组织免遭继发性损害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PMN,与亚砷酸钠(Ars)、TNF-α、IL-6及烧伤血清、创伤血清作用后,测定凋亡比例、CD 11 b表达、呼吸爆发、胞质Ca2+浓度的改变。结果:Ars浓度与PMN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激活的PMN却对Ars失敏;IL-6使PMN凋亡延迟(与24 h对照相比,P<0.05),抑制CD 11 b表达(与24 h对照相比,P<0.01);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的作用较IL-6更为明显。结论:发现PMN激活后对Ars失敏,其机理不清;CD 11 b表达升高与PMN凋亡增多呈正相关;IL-6、烧伤血清、创伤血清能延迟PMN凋亡,部分恢复PMN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用LXA4孵育,再加入LPS;或单用LPS刺激PMVEC。在孵育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6、IL-8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IL-1β、IL-6、IL-8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髓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测定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LXA4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PMVEC的IL-1β、IL-6、IL-8的蛋白合成与mRNA表达,抑制PI-3K的表达,抑制NF-κB和AP-1的DNA结合活性,但不影响LPS诱导的MyD88表达。结论LXA4通过下调PI3-K的表达和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拮抗LPS对PMVEC的IL-1β、IL-6、IL-8合成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a链(IL2Rα)基因第三内含子25kb片段,并成功地克隆到pBSSK载体中。构建了一系列亚克隆并测定了25kb全核苷酸序列,其中2228bp碱基序列为国内外首次测定,其数据已被GenBank接受,接受号为U56389。通过计算机分析发现IL2Rα基因第三内含子具有典型的G↓GU……Pyrich(∽15bp)NCAG↓G结构特点,但在3’剪接点5’上游500bp范围内未发现分支点结构,该序列的确定为进一步了解IL2Rα基因组的结构和变异剪接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以新鲜全血制备白细胞冻溶上清液,进行其促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临床甲襞微循环检查具有白色微小血栓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及凝血时间缩短明显(P<0.001),证实白细胞确有促凝物质的存在并参予了白色微小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