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0篇
预防医学   557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江西省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方法从江西省赣南、赣中、赣北地区选取7个自然村中55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结构式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问卷544份,留守老年人228名,非留守老人316名,留守率为41.9%。留守老年人患慢性病高于非留守老年人(P<0.05)。两组一年住院率和两周就诊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喝酒、自评健康状况;2 w患病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主要生活来源、自评健康状况、一年内有无住院;一年内住院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自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结论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新的弱势群体,其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情况,应受到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对220名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结构方程分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间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25,P < 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β=0.60,P < 0.01),社会支持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45,P < 0.01)。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行为问题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7。结论社会支持是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性行为问题的关键。在实施提高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时,需要加强情感交流,增强支持感知,以帮助他们减少情绪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小学4~6年级留守儿童的攻击行为状况与亲子分离及社交焦虑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10—11月,随机抽取安徽省砀山县2个乡镇的3所小学、固镇县1个乡镇的2所小学,采用分层整群抽取的方法,在4~6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被抽取班级所有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126名学生。剔除项目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的问卷,有效问卷共1024份,有效率90.9%。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亲子分离状况;采用攻击行为量表(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评定学生的攻击行为;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调查学生的社交焦虑情况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各相关影响因素对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的AQ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的AQ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女生,除言语攻击分外,AQ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的AQ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父母皆外出的留守儿童的AQ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最高,AQ总分及身体攻击、间接攻击因子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和母亲外出时间在1年以上、父亲和母亲每年回家次数为0次及父亲和母亲与子女几乎不联系的留守儿童其AQ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最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父母亲每年回家的次数、父母亲和子女联系的频率及儿童社交焦虑评分均会影响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的攻击行为。结论父母亲联系的频率越少、外出打工的时间越长及儿童社交焦虑评分越高,留守儿童的攻击行为越严重。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获取现状、需求以及2者的差异,为留守儿童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安徽、河南省共14所农村中小学四到九年级学生3 456人,通过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比率分别为27.9%和27.0%,2者无统计学差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获取心理健康服务途径及引带者、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评价、希望接受心理健康服务途径与方式等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希望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比率分别为63.0%和57.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克服回答问题或与陌生人交谈时紧张、面红心跳、流汗、口吃等现象,能够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消极看法,肯定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内心强大,免于被欺凌,应对压力或其他不好事情的方式6个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求条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留守儿童已获取的心理健康服务比率、途径与其希望得到的服务情况有较大差距;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并且矫正性目标相关的需求更明显。  相似文献   
56.
计美美  林茜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277-1281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关注的热点之一。留守儿童除缺乏父母关爱之外,食物、医疗、教育等资源也相对匮乏,更易出现健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以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为后续的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晨尿联合盆腔超声及血清基础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水平检测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 cocious puberty,CPP)初步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的83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骨龄、盆腔超声、血清基础Gn等资料,对可疑CPP女童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激发试验,根据结果分为CPP组和非CPP组。同期留取所有病例晨尿3 mL,测定Gn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①CPP 组晨尿黄体生成素(luteinzing hor- 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显著高于非C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晨尿LH与血清LH峰值、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呈正相关(P均< 0.001);晨尿LH/FSH比值与血清LH/FSH峰值比、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呈正相关(P均< 0.001)。③用于诊断CPP的晨尿LH、子宫容积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2.12 U/L、82.1%、88.0%;0.935、1.87 cm3 、87.2%、88.0%;血清基础LH≥0.3 U/L诊断CPP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 80.0%。④晨尿LH、血基础LH及子宫容积联合诊断CPP时,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77、92.3%、96.0%,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晨尿LH、血清基础LH联合子宫容积可作为女童CPP初步筛查指标,且无创、便捷,可进一步提高CPP初步诊断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四川省某地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的特点及关系,为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某地区农村留守妇女220人,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归因方式问卷分别调查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和归因方式的状况。结果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低于常模水平(P0.01);不同学历水平的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80,P0.01),不同年龄的留守妇女在归因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0,P0.01;F=3.524,P0.01);对正性事件进行归因时,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呈负相关(P0.05),对负性事件进行归因时,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呈正相关(P0.01)。结论四川某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归因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是否存在内隐幸福感。方法依据随机取样原则,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选取农村留守妇女37名,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内隐幸福感进行测试。结果①被试在IAT测验中,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1189.89±231.19)高于相容任务反应时(913.39±146.80)(t=5.448,P0.001);②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在不同年龄段、是否有离婚史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5、0.984,P0.05)。结论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内隐幸福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