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269篇
  1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采用小鼠获得性无助模型评价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的抗抑郁作用,并探究在应激状态下,XBXT-2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电脑程序控制的穿梭箱条件反射系统,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诱导获得性无助模型,经过穿梭箱回避程序筛选,将成功诱导无助行为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度洛西汀(Dlx,20mg·kg-1)组和XBXT-2(25,50 mg·kg-1)组,灌胃给药4 d,每日采用条件性回避反应测试程序,测定小鼠的逃避失败次数和逃避潜伏期。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β)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亚慢性给予XBXT-2(25,50 mg·kg-1)可明显减少获得性无助小鼠逃避失败次数和(或)逃避失败潜伏期,在行为学有效基础上,亦可明显降低获得性无助小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上调海马GRα/β蛋白和BDNF的表达。结论 XBTX-2在小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中具有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PA轴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方法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劳拉西泮治疗为对照组与辨证分型应用抗抑郁中药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末,观察组PSQI评分为(5.1±1.1)分,对照组为(12.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论慢性失眠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有效抗抑郁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并直接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抑郁情绪者更易感觉到心绞痛。抑郁障碍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中发病情况如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我们探讨了UA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UA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抑郁症发病逐年升高,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已不单单是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胍丁胺作为一种咪唑啉受体内源性配体,具有抗抑郁作用。本文梳理了胍丁胺的生物学特点、胍丁胺、咪唑啉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为胍丁胺抗抑郁作用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铜藻总萜提取物抗抑郁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醇浸提,借助超声波萃取得到铜藻总萜类提取物。采用经典的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进行抗抑郁模型,以小鼠行为绝望的不动时间作为指标,考察铜藻总萜类物质的抗抑郁活性。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小鼠小脑中5-羟色胺(HT)水平。结果小鼠悬尾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铜藻总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均能减少小鼠悬尾不动时间,且不同剂量抗抑郁活性有差异(P<0.05或P<0.01);铜藻总萜提取物各剂量组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小鼠小脑5-HT含量(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铜藻总萜提取物具有抗小鼠实验性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下丘脑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0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及血浆皮质醇水平检测。结果:本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分别为(24.98±5.10)和(7.57±5.61);HAMA总分分别为(20.62±6.90)和(6.21±5.17);血浆皮质醇水平分别为(407.34±144.29)nmol/L和(354.64±137.13)nmol/L。治疗后HAMD总分、HAMA总分及血浆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01);不同性别间血浆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皮质醇变化值与HAMD、HAMA减分率不相关(r=0.084,r=0.049;P均>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37.
抗抑郁药的剂量、血药浓度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新型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的临床用量、血药浓度与抗抑郁疗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SSRIs类药物剂量、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面的成果和缺失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8.
向欢  高耀  刘少博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14):3368-3373
目的从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高、中、低剂量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及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及其相应m 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PKA、p-CREB、BDNF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复方柴归方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c AMP、PKA、p-CREB、BDNF水平均出现回调(P0.05、0.01);同时,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酪氨酸激酶B(TrkB)、PKA、p-CREB、BDNF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复方柴归方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Trk B、PKA、p-CREB、BDNF的m RNA水平均出现回调(P0.05、0.01)。结论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可通过调控c 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号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分别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SDS抑郁自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显著改善,但观察组两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衰治疗有效率和半年内再住院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近期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涉及改善海马NET和5-HTT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探讨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与改善海马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表达之间的关系。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G)、模型组(MG)、丙戊酸钠对照组(VNG)及丙戊酸钠模型组(VMG)。通过开场实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通过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实时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分析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NET、5-HT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MS致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不动时间明显增加,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海马NE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5-HT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丙戊酸钠干预可明显阻遏以上变化,但对对照组大鼠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可能涉及改善CUMS大鼠海马NET及5-HT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