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0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2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21篇
预防医学   750篇
药学   154篇
  6篇
中国医学   13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31.
无创神经脑刺激治疗儿童心理障碍是当下较为先进的物理治疗手段。本文着重介绍了无创神经脑刺激的两种代表技术-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工作原理,两者分别在儿童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治疗应用,以及对无创神经脑刺激在儿童心理障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其中人工智能的引用是其发展很具潜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语言障碍(LD)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常伴心理行为与社交功能问题,早期识别、诊断和早期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儿童常见发育异常性疾病的心理行为与社交功能进行介绍,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且听力阈值正常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ASD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将其与年龄及性别分布相匹配(P>0.05)的健康儿童诱发电位的听阈值、波潜伏期、波间期、Ⅰ-Ⅲ/Ⅲ-Ⅴ波间期比值及Ⅴ/Ⅰ波幅比值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如受试者一侧耳的听阈超过30 dBnHL,则该侧耳BAEP数据将被排除在两组之外。结果 总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788例患儿及15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ASD组共有1 530耳以及对照组300耳的BAEP资料纳入最终分析。两组入选受试者在90 dB声刺激下均能分化出良好波形。1)ASD儿童的Ⅰ波潜伏期、Ⅲ波、V波潜伏期以及Ⅰ-Ⅲ波间期均较同龄儿童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06、-3.986、-2.552、-2.405,P<0.05);2)ASD儿童Ⅰ-Ⅲ/Ⅲ-Ⅴ波间期比值异常率(3.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SD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存在特异性改变,尤其脑干传导时间的异常延长,提示ASD患儿存在脑干功能的障碍,可能导致相关信息传递的损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高危孤独症谱系障碍(HR-ASD)幼儿的局限兴趣眼动特征及行为指标间相关性,为ASD的亚型分类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符合入组标准的年龄相匹配的ASD幼儿39例、HR-ASD幼儿49例及正常发育幼儿44例,采用SMI RED250便携式眼动仪、孤独症观察量表(ADOS)及盖塞尔发育量表(GDS)对患儿进行测试,比较三组幼儿关注兴趣物的眼动特征与行为指标的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ASD幼儿与HR-ASD组幼儿首次注视的兴趣物分别为轮船、台灯,注视轨迹均无规律性,正常发育幼儿首次注视物为气球,注视物轨迹有规律;ASD组与HR-ASD幼儿组的兴趣物倾向相似,且较正常幼儿对各种玩具车、转椅等异常注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1、89.32,P<0.01)。2)ASD组与HR-ASD组幼儿较正常发育幼儿的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水平均差(F=47.05、23.70、32.30、50.19,P<0.01),但ASD幼儿与HR-ASD组幼儿一般行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SD幼儿、HR-ASD幼儿对动车的眼动注视时间与语言能力均呈负相关(r=-0.22,-0.43,P<0.05);正常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其对动车及转椅的注视均呈负相关(r=-0.17,r=-0.17,P<0.05),对蛋糕的眼动注视时间与个人-社交能力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 早期识别高危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局限兴趣,对ASD的早期亚型分类及早期辅助诊断与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干预效果,为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诊断为ASD的2~5岁儿童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RT组,每组各23例。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均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降低(t=5.505、3.102、3.425、4.058,P<0.05)。PRT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感觉能区、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均降低(t=6.087、2.861、4.618、5.509、5.621、6.578、7.398,P<0.05)。PRT组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常规组(t=8.965、5.488、3.761、5.508、2.612、5.618,P<0.05)。结论 PRT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能力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方法:对113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母孕产期不利因素影响胎儿早期发育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遗传因素不可忽视。脑电图异常率35.4%,无规律性。结论:儿童孤独症的脑功能障碍与脑器质性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CCMD-3与DSM-Ⅳ儿童孤独症两种诊断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的一致性,探讨CCMD-3儿童孤独症诊断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诊断标准中各症状条目的出现频率。方法:运用CCMD-3和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对连续首次就诊的255名可疑发育障碍儿童进行诊断。结果:两种诊断系统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非孤独症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96.08%;诊断差异主要来自于儿童孤独症和不典型孤独症的诊断不一致;个别症状在孤独症儿童中出现频率较低。结论:CCMD-3和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为进一步提高诊断一致性,对CCMD-3中个别症状条目予以调整有所必要。  相似文献   
38.
王亚  李婷  朱若平  徐琪  梁希  周妍 《安徽医学》2023,44(5):515-518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患儿社交行为和家庭环境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06例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社交反应量表(SRS)评分分为ADHD-ATs组(SRS评分≥60分)和对照组(SRS评分<60分),各53例。比较两组SRS、中文版ADHD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IV)、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结果。结果 ADHD-AT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ATs组SNAP-IV总分、注意缺陷、对立违抗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ATs组FES-CV亲密度和独立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存在显著的社交困难,并且注意缺陷和对立违抗症状更突出,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独立性较低。  相似文献   
39.
马里兰州的科学家们发现,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的家庭都有异常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孤独症儿童长到3岁的时候,他们便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异常依恋反复的作业动作,如急速地轻按电灯开关。这种病症使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并且还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某些特征,包括不同免疫细胞的数量不平衡。  相似文献   
40.
社会脑与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能力在生物种系遗传上形成的生物学意义甚至超过了人的一般生理功能乃至语言功能。社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非语言能力,它的进化史远远长于语言功能的建立。在探讨广泛性发育障碍系谱的共性认知机制时,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