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5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01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49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7篇
  10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专业学生情绪与压力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口腔医学院的大一新生46人,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被试进行干预研究,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在此期间不接受任何干预。结果实验组在情绪管理能力,对压力的认识,人际压力,压力管理能力维度上实验前、后得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2.184,2.195,2.110,2.302;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医学专业新生的情绪与压力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30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干预组予以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健康问卷(GHQ-20)、生命意义源量表(SML)、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ES、GHQ-20、SML、ML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干预组GHQ-20、SML、MLQ总分高于对照组(t=3.05,3.08,2.58;P均<0.05);干预组GHQ-20中抑郁和自我肯定两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2.45,3.17;P均<0.05);干预组SML中自我超越意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9,P<0.001);干预组MLQ中追寻意义感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77,P<0.001)。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抑郁水平、提升自我肯定、意义感,促进病人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30名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进行5个单元的辅导,而对另外30名健康大学生不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验证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除关键题26题外,实验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总分、3个鉴别因子和其他关键题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前测(t=-6.808,-5.982,-7.949,-6.793,-6.595,P<0.001;t=-3.010,P<0.01;t=-16.155,P<0.001),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无显著性差异(t=-0.598,-1.200,0.054,-0.331,1.000,1.795,1.439,1.000;P>0.05).结论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是提升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意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
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恋理论是能够解读团体过程与结果的理论框架,并能够指导团体辅导的进行.本文梳理了依恋理论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文献,从基于依恋的团体治疗的机制,依恋与团体过程的相关研究,依恋与团体辅导效果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基于依恋视角的团体辅导的操作意见.  相似文献   
95.
近几年亚隆模式团体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企事业员工幸福感提升以及咨询师培训中应用日益增多,“替罪羊”现象是这种团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理解团体动力,实现团体目标的很重要的凭借,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概念,产生机制,在团体中的作用以及领导者干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替罪羊”现象.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环境与指导、爱护与关心、技术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8.160,P<0.001;t=7.938,P<0.001;t=7.971,P<0.001;Z=-4.158,P<0.001);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
鲍婕 《全科护理》2021,19(4):478-482
目的:研究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团体教育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程度的影响。方法: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560例,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0例,实施常规团体教育的是对照组,以交互式分析模式为指导实施团体教育的是观察组。对比两组经干预后的自我管理程度。结果:经干预后,在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他各方面,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基于交互式分析模式下的团体教育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程度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8.
史云霞  赵晓莉  张莹 《全科护理》2021,19(18):2525-2528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对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心内科80名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主要照护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接受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1周开展1次干预,干预5周.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自我效能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检测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负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Z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主要照护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躯体症状、社交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表露理论下的团体干预可提升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减轻照护者照护负担,提高照护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的团体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情绪、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料者8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照料者进行常规住院期间的家属健康教育,研究组照料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8周的患者联合照料者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四周、干预八周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四周,照料者的抑郁、自身健康状况总的感受和生存质量其余的四个维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八周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患者联合照料者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在该院妇科就诊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焦虑及抑郁、自我感受负担、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疾病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和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