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9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54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913篇
预防医学   53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8篇
  17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881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降低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腹胀、反流或呕吐、腹泻三大改善重点展开原因分析,从多样化培训、6S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由63.01%降低至20.55%。结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是重症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的干预措施,改善了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赋能型心衰健康管理平台,促进心衰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改善临床结局。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搜集高质量临床证据,构建患者赋能型心衰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推广与应用,对心衰患者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平台应用后,医护人员心衰知识水平显著提升,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应用效果良好。结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赋能型心衰健康管理平台是心衰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缩短精神科急诊患者就诊等待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精神科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0例予以常规就诊指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50例予以品管圈就诊指导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就诊等待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就诊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可缩短精神科急诊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于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品管圈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1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而品管圈组患者则采取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指标主要有患者的约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品管圈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约束率,总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提高血药浓度监测(TDM)及个体化服务项目的认可度。方法2019年1—7月,针对TDM每月监测例数较低,针对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按品管圈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结果明确了影响TDM监测例数低的因素,通过品管圈活动拟定了一系列对策,有形成果方面,每月监测例数逐步提高;无形成果方面,圈员的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服务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26.
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性低体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高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了无线体温监测工具,构建了病房、手术室、复苏室智能链式体温监测方案,制定了术前、术中、术后保温策略等,使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从43.18%降低至8.51%,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定“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善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4.29%降至5.95%;形成了包括3 L静脉营养专用输液架使用方式等8项标准化作业书。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降低了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规范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患者费用,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集束化护理提高小耳畸形清洁度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再造耳清洁度的现况调查,分析影响清洁度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再造耳的清洁度得分由53分上升到81分,目标达成率为105%,进步率为53%。小组成员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个人素质修养等6个方面均有显著能力提升。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的清洁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品管圈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4月未实施品管圈管理时的消毒供应室作为对照组,5月至8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的消毒供应室作为研究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为3.39‰,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值3.70‰,且较对照组的8.5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健康宣教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门诊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开展品管圈模式后输液疗程超过5 d的60例患儿家属作为研究组,将未开展品管圈模式输液疗程超过5 d的60例患儿家属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在品管活动前后对健康宣教知晓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知晓度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1.67%(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宣教的知晓率,有利于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有利于科室成员的团结互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