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83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血平5~10mg/kg剂量作耗竭CA试验时,蟾蜍心肌纤维间嗜铬样细胞胞质棕黄色明显变浅;交感神经末梢未见显示,仅心外膜或血管周围显示少量,表明CA基本耗竭。利血平为50mg/kg时,CA安全耗竭,即均无交感神经末梢出现,嗜铬样细胞的胞质仅隐约可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 :利血平 ( 10 0 0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 )细胞 96h ,对细胞无毒性效应 ;多巴胺 ( 0 .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 4 8h即出现毒性效应 ;利血平 ( 10 0 0nmol/L)与多巴胺能够明显增强多巴胺 ( 0 .4mmol/L)的毒性效应 (P <0 .0 1) ,二者的协同毒性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当多巴胺浓度 ( 0 .2mmol/L)较低时 ,协同毒性效应在药物作用 96h才显现出来。同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来实现的。 结论 :VMAT功能下降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 ,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提取物(BCEF)对利血平拮抗实验的影响.方法采用预防性一次灌胃给药、预防性连续灌胃给药、治疗性连续灌胃给药观察BCEF对利血平拮抗实验的影响.结果皮下注射(sc)利血平后动物呈现利血平化:出现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及活动抑制.小鼠、大鼠BCEF25、50、100mg@kg-1预防性一次灌胃对利血平(sc,2、2.5 mg@kg-1,qd×1d)、大鼠BCEF25、50、100mg@kg-1预防性连续灌胃14d,对利血平(sc,2.5mg@kg-1,qd×1d)致上睑下垂及活动抑制均无明显改变;小鼠BCEF50、100mg@kg-1治疗性连续灌胃14天,可明显改善利血平(sc,0.2mg@kg-1,qd×14d)化小鼠的眼睑下垂及活动抑制.结论BCEF对利血平拮抗实验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示BCEF具有部分增强单胺递质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利血平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但现已证明利血平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利血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目前国内尚很少报导。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1~12岁;性别,男18例;女25例;心律失常类型和例数:窦性心动过速10例,房性早搏13例,交界部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15例;另选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1~12岁,男女各半作为对照。均测定其24小时尿香草杏仁酸(VMA)含量。二、治疗组选择标准(一)早搏超过每分钟1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用大鼠海马脑片研究3,4-氨基吡啶(DAP)诱发去甲肾上腺素胞外钙-不依赖释放的机制。方法:大鼠海马脑片用[~3H]NE孵育后,进行表面灌流,测[~3H]NE释放。结果:在胞外无钙条件下,DAP能显著加强[~3H]NE释放,当用利血平使囊泡[~3H]NE排空,则DAP作用消失,用高浓度地昔帕明刺激IP_3-敏感的胞内Ca~(2 )储备库,能有力地增强[~3H]NE释放,而高浓度咖啡因对[~3H]NE释放只有很微弱的作用,丹曲林钠对DAP诱发[~3H]NE释放无任何抑制作用。结论:在胞外无钙条件下,DAP通过IP_3-敏感的Ca~(2 )储备库释放Ca~(2 ),从而诱发囊泡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相似文献   
106.
107.
许多药品名称相似或一字之差,而疗疾作用根本不同,如果错服、误服、轻则是影响疗效或引起毒副作用,重者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8.
中药与西药的不合理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不宜与麻黄合用的西药:单胺氧化群抑制剂(痢特灵,优降宁等):可大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使血压明显升高,甚至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溢血;降压药利血平与胍乙啶:使其降压作用减弱而血压上升;肾上腺素、去甲及异丙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09.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病12例翟棕青(安徽省合肥铝厂职工医院230041)关键词:雷诺病;雷诺汤;利血平中图法分类号:R747.3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功能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雷诺病12例,获...  相似文献   
110.
红毛五加总甙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毛五加甙(TGA,ig200-800mg·kg-1)能显著抑制小鼠热板、扭体、嘶叫反应及大鼠甩尾反应。连续给药7d,镇痛作用无耐受现象。小鼠和大鼠icv20mg(相当ig有效剂量的1/10,可明显提高其痛阈。纳洛酮(2mg·kg-1)、利血平(4mg·kg-1)不影响TGA的镇痛作用。TGA还能明显降低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PGE的含量。结果提示,TGA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但可能不是通过兴奋阿片受体或影响脑内单胺类递质而发挥作用的;对PGE含量的影响,可能是TGA发挥镇痛作用的外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