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6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146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66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744篇
内科学   643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97篇
综合类   1727篇
预防医学   289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32篇
  29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840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异质性高,早期诊断困难,一经确诊多为晚期。晚期胆道肿瘤病人临床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以吉西他滨或氟脲类为基础的药物化疗是该类病人的基础化疗方案,国内外尚无针对胆道肿瘤标准的一、二线治疗方案的结论。近年来精准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晚期胆道肿瘤中也显示了初步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为晚期胆道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2.
影像学引导消融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不可切除实体肿瘤的重要方式,但消融治疗后存在肿瘤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风险。免疫治疗可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细胞功能间接清除肿瘤细胞,但多数实体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较低。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消融技术发展迅速,为增强局部消融效果及提高系统免疫应答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基于纳米材料的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移植后免疫重建迟于造血重建,甚至两年后免疫功能仍有缺陷,因此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对于指导免疫重建、防治感染及免疫治疗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变化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药物^131I-抗AFP McAb MMC进行荷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的体内放射免疫显像及放射免疫治疗研究。药物经腹腔给予后,第3d即选择性的定位于肿瘤;第13d抑瘤率高达81.5%,远高于单纯^131I-抗AFP McAb组和MMC组,提示该药物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亲和力好、杀伤力强,为其进入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体外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对肾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理。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的介导 ,将IL 2基因转入新鲜分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经肿瘤抗原冲击致敏后回输治疗原位肾癌小鼠 ,采用 4h5 1 Cr释放法检测脾脏NK和CTL活性。结果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体内回输可使肾癌小鼠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 ,存活期明显延长 ,40 %肾癌小鼠达到长期存活。治疗后荷瘤小鼠脾脏NK和CTL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自体回输是治疗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大量资料表明,HSP作为分子伴侣,参与其它蛋白质的折叠、转运、合成等过程,并可与细胞内的其它蛋白质结合,参与细胞的抗损伤、修复和热耐受过程,某些热休克蛋白还具有佐剂效应,能够激活免疫应答反应,以往对于HSP70及其免疫治疗的研究较为广泛。近年来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高分子量的HSP110因其强大的分子伴侣功能而具备独特的佐剂效应,因而被认为在瘤苗制备及抗肿瘤免疫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A-NK细胞作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AIT)中的一种新型免疫效应细胞,具有短期内大量增殖,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较高的特点,临床应用也显示出广阔前景。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的最佳截断值分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组间生存差异,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经3周期免疫治疗后NL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分别为2.40±1.08和3.05±1.07;而治疗前后PLR无明显变化(P=0.402),分别为226.41±111.70和246.97±113.17;外周血中治疗前后NLR、PLR及NLR变化幅度的AUC分别为0.829 1(P=0.004)、0.889 6(P<0.001)、0.743 6(P=0.003)、0.740 4(P&l...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的25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9 (33~80)岁。25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2例为TFE3融合基因相关肾癌,1例部分肉瘤样变,25例患者均发生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评价其生存获益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0(2.5~24)个月,2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体人群ORR 36.0%,DCR 84.0%,9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患者病情稳定,4例患者疾病进展,中位PFS 12.7个月(95%置信区间:10.7~14.7),中位OS尚未达到。治疗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90%的不良反应为1~2级。  相似文献   
110.
李志超  黄方  郝思国 《安徽医学》2023,44(4):363-36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认为是不可治愈的。但是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出现,尤其是免疫治疗的出现,包括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疫苗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这类疾病有望成为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一种慢性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