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41篇
预防医学   42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及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维护中学生身心健康,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2 458名中学生,采用心理虐待量表、攻击性行为量表、情绪智力量表、特质愤怒量表进行团体施测。  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攻击性行为、特质愤怒及情绪智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5.12,-2.34,P值均 < 0.05),不同生源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虐待、情绪智力及特质愤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77,-6.04,9.10,-9.94,P值均 < 0.05);儿童期心理虐待(r=0.41)、气质型特质愤怒(r=0.52)及反应型特质愤怒(r=0.49)与攻击性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r=-0.33,P < 0.05);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情绪智力、气质型特质愤怒及反应型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性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攻击性行为,还能通过情绪智力与特质愤怒进一步影响攻击性行为。情绪智力与特质愤怒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攻击性行为重要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10岁及以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4—5月,方便抽取哈尔滨市2所大学部分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2 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调查、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CTSP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量表(AHRBI)。  结果  10岁及以前遭受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80.05%和58.37%。男生、非独生子女的体罚检出率分别高于女生和独生子女(P值均 < 0.05)。10岁及以前遭受过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6个维度的检出率均高于未经历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攻击、居住地、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焦虑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5,1.53,1.49,1.34);心理攻击和居住地对大学生健康妥协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60,1.26);心理攻击、性别、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暴力攻击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75,1.66,1.63,1.28);体罚对大学生自杀自残行为有影响(OR=3.44);性别和体罚对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2.67和2.25);体罚和心理攻击对大学生破坏纪律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8和1.55);体罚、性别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无保护性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4.51,1.91,0.62)(P值均 < 0.05)。  结论  10岁及以前遭受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及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3.
虐待儿童(Child maltreatment)一般是指父母或监护人故意地并非偶然地对16岁以下儿童施以或允许施以躯体和情感伤害,或忽视必需监护的行为。一般可分为躯体虐待(abuse)和忽视(neglect)。前者包括造成了可见的躯体或情感损伤、严重的毁容、躯体器官的功能损害或丧失,甚至致死。性虐待亦属躯体虐待。后者是指忽视孩子的食品、衣物、住所、教育、医疗保健、个人卫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阐明儿童期特发性男性乳腺发育(CIG)的性质。方法 对37例儿童特发性乳腺进行临床病理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妊娠中特异β-1-糖蛋白(SP1)、癌胚肮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角蛋白(KT)的表面。结果 SP1、CEA、EMA、KT在CIG与正常乳腺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乳腺癌比较,上述指标SP1、CEA、KT在二者中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EMA有显  相似文献   
35.
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一般资料问卷,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282名完成本次研究。对86名近1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CA)与16名近1年未曾遭受虐待行为儿童(NCA)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A与NCA的养育方式中CA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分值低于NCA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过度干涉与保护的分值均高于NCA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CA与NCA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增加父母对子女理解及感情交流,减少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会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儿童期不良经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群体,同时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儿童期遭受虐待、忽视、家庭暴力等不良经历(adverse chidhood experience,ACE)会造成其情感、认知上的伤害,而由于传统思想及社会禁忌的束缚,大多数人谈到ACE均会三缄其口,有此经历的儿童亦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寻求帮助,或者无人教导其向医护工作者倾诉其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37.
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关系,为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学院18岁以上的701名女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女童也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环境在儿童期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意外伤害事故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据统计。儿童期意外伤害是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意外死亡占中国儿童死亡率的26.1%.也是儿童致残的首要因素。如何采用安全措施、防范儿童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拯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9.
最新研究发现,生命早期暴露于被动吸烟环境可对机体带来终生的呼吸问题。这项基于35000名新加坡非吸烟成年受试者的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童年期曾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受试者患有多种呼吸疾病,包括慢性咳嗽。但研究人员报道说,那些成年后多食水果和大豆纤维的受试者似乎可预防机体再  相似文献   
40.
5年内PICU诊治危重意外伤害及中毒患儿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意外中毒和伤害也称儿童期意外事故(childhood accident),目前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的健康问题。根据1999年全国儿童意外伤害学术研讨会资料,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的第1位死亡原因[1]。为了解上海地区儿童严重意外事故的情况,调查近5年我院PICU收住院的患儿,分析影响儿童意外事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加强对建立应急抢救程序的重视。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患儿1455例,其中因意外伤害和中毒住院治疗的患儿130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8.9%。其中男72例,女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