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5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1301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2335篇
内科学   1009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523篇
综合类   4526篇
预防医学   1015篇
眼科学   290篇
药学   1288篇
  13篇
中国医学   410篇
肿瘤学   58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感染刘玲刘进蔡萍以往检查肠道蠕虫卵,多采用直接涂片和饱和盐水法。前者方法简单,但由于取样量少,容易造成检出率低;后者虽可提高检出率,但由于操作复杂、繁琐,在大面积防治调查中,运用难度较大。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相似文献   
92.
慢性肝病、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肝组织纳米细菌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组织中纳米细菌(NB)感染,为其发生机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 55例慢性肝病(25例慢性乙肝和30例肝炎后肝硬化)、43例肝癌病人和336例健康人血清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钙染色;53例慢性肝病(28例慢性乙肝和25例肝硬化)、43例肝癌和15例对照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部分阳性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慢性肝病、肝癌病人和健康人血清ELIS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0.0%、9.3%和8.0%,慢性肝病NB感染率高于健康人(P〈0.05)。免疫组化染色感染率分别为14.5%、4.7%和5.7%(P〈0.05)。钙染色分别为7.3%、4.7%和6.5%(P〉0.05)。(2)慢性肝病、癌及癌旁、对照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20.8%、16.3%、14.0%和0%(P〉0.05)。部分肝癌和癌旁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细菌样微生物结构(3/5)。结论 部分慢性肝病、肝癌病人血清、组织中存在纳米细菌感染,慢性肝病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93.
94.
常璠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543-543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遍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常规项目。尿液干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尿量少、可获得多项参数的优点。但只能作为一个筛选作用,不能完全取代涂片镜检,尤其是尿中的有形成分。本文对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和尿沉渣镜检尿红细胞数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血脾屏障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组成和变化规律,确立血脾屏障的概念。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30只,其中10只经尾静脉注射碳粒,取脾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Foot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CDM)及透射电镜病理,观察血脾屏障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 碳粒在脾脏中围绕血脾屏障形成环状分布。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胶原纤维及网状组织在血脾屏障中均有特征性分布。结论 血脾屏障是位于边缘区,环绕白髓存在的。窦周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膜、巨噬细胞、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网状组织)及胶原纤维组成的生物屏障,它通过细胞间较致密结合的机械屏障作用和巨噬细胞的生物吞噬作用发挥抗原滤过作用,维持白髓的内环境稳态。它随生发中心的形成而逐渐成熟,通透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6.
本文采用S-100蛋白为免疫学标记,对34例恶性肿瘤局部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定量研究。结果按S-100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多少分为增多(7例)、减少(20例)及正常(7例)3组,统计学分析增多组均值(164.4个/mm^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个/mm^2);减少组均值(16.5个/mm^2)组显低于对照组;而正常组均值(69.8个/mm^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
98.
恶性黑素瘤(MM)病理诊断中存在两大困难:(1)良恶性黑素细胞肿瘤的鉴别;(2)无色素性MM与其它非黑素细胞肿瘤的鉴别。先天性小痣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但对其易恶变与否、应如何处理等,目前尚在争论中。本研究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DNA定量、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s)计数、透射电镜观察、N-ras基因产物p21蛋白检测、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标记染色等与肿瘤增生活性相关的技术方  相似文献   
99.
染色布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报告较少.且易于误诊,我院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AgNOR染色是一种较新的染色技术,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近年来,各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痰徐片、胸腹水、宫颈刮片、各种肿块穿刺物涂片等,应用AgNOR染色,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分型、癌前病变的检测和预后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近1年里,我们对正常骨髓细胞及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的骨细胞进行了AgNOR染色,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