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39篇
  免费   4247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耳鼻咽喉   307篇
儿科学   954篇
妇产科学   1396篇
基础医学   4933篇
口腔科学   883篇
临床医学   5761篇
内科学   7555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2454篇
特种医学   18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086篇
综合类   777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474篇
眼科学   412篇
药学   5426篇
  111篇
中国医学   1863篇
肿瘤学   246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753篇
  2022年   1165篇
  2021年   2192篇
  2020年   2043篇
  2019年   1774篇
  2018年   1812篇
  2017年   1763篇
  2016年   1869篇
  2015年   1783篇
  2014年   3420篇
  2013年   3542篇
  2012年   3134篇
  2011年   3380篇
  2010年   2526篇
  2009年   2323篇
  2008年   2288篇
  2007年   2414篇
  2006年   1961篇
  2005年   1744篇
  2004年   1490篇
  2003年   1261篇
  2002年   1134篇
  2001年   983篇
  2000年   854篇
  1999年   794篇
  1998年   648篇
  1997年   657篇
  1996年   626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538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391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320篇
  1988年   280篇
  1987年   225篇
  1986年   209篇
  1985年   277篇
  1984年   235篇
  1983年   146篇
  1982年   203篇
  1981年   170篇
  1980年   158篇
  1979年   133篇
  1978年   103篇
  1977年   97篇
  1976年   94篇
  1975年   9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62.
目的观察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治疗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12周后观察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胃排空率及血清GAS、MTL、VI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及胃排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结论采用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能快速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功能的恢复,改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GAS和MTL水平,降低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3.
64.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分析、总结、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32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病人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为主、必要时配合植皮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创面修复。结果:32例糖尿病足溃疡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获得修复9例(占28.1%),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皮片移植12例(占37.5%),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皮瓣修复5例(占15.6%),进行截肢6例(占18.8%)。结论:及时就诊、及时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能有效修复溃疡创面、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  相似文献   
65.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吸附K值及交叉吸附K值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充分裂解细菌后,测定噬菌体滴度;以MOI=10的比例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进行一步生长实验;纯化PaP3颗粒,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通过中和反应实验测定PaP3和其抗血清之间的吸附反应常数K值。同时,利用抗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确定本室分离的三株噬菌体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当MOI=0.001时PaP3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通过血清交叉中和反应得出不同的吸附常数。结论PaP3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0min,爆发期是6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31,其抗血清反应的吸附常数K值为262。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5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肛管腺癌共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6岁。肛门出血、便条变细和肛门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36.7%伴有慢性肛周疾病史。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各7例,肺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纵隔转移各1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放化疗组、综合治疗组(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无局部治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1,3%、20.0%、56.3%和15.0%,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4.4%、0、37.5%和0。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肛管腺癌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利用骨外固定器行胫骨迁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条患肢应用骨外固定器迁移胫骨治疗.术前积极处理患肢、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做好骨外固定器迁移胫骨的护理.结果 32例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27例夜间静息痛均得到缓解;7例足趾缺血坏死中除3例术后患肢缺血加重截肢外,余4例患肢供血改善,坏死区域结痂愈合;总有效率91.9%.结论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及术后正确迁移指导可提高骨外固定器行胫骨迁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The use of 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 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after dorsal spinal surgery was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Successful treatment was defined as a stable healed wound that showed no signs of acute or chronic infect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infected back wounds consisted of repeated debridement, irrigation and open wound treatment with temporary closure by V.A.C. The instrumentation was exchanged or removed if necessary. Fifteen patients with deep subfascial infections after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were treated. The implants were exchanged in seven cases, removed completely in five cases and left without changing in one case. In two cases spinal surgery consisted of laminectomy without instrumentation. In two cases only the wound defects were closed by muscle flap, the remaining ones were closed by delayed suturing. Antibiotic treatment was necessary in all cases. Follow up was possible in 14 patients. One patient showed a new infection after treatment.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usefulness of V.A.C. therapy as a new alternative management for wound conditioning of complex back wounds after deep subfasc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通过2004年和2005年本校女教职工妇科查体结果的分析,发现女教职工中未被识别的疾病与致病因子,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通过两年查体结果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说明高校女教职工定期进行妇科查体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妇科查体结果,并对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进行分析、比较,查找原因。结果两年的查体结果表明,2005年各年龄段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较2004年低,经卡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女教职工实施定期的妇科查体,对及旱发现妇科疾病、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保障女教职工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