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4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860篇
耳鼻咽喉   158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404篇
基础医学   3321篇
口腔科学   679篇
临床医学   2088篇
内科学   1488篇
皮肤病学   322篇
神经病学   1946篇
特种医学   2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79篇
综合类   394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733篇
眼科学   689篇
药学   1448篇
  10篇
中国医学   830篇
肿瘤学   5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976篇
  2013年   1248篇
  2012年   940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911篇
  2009年   890篇
  2008年   949篇
  2007年   1050篇
  2006年   1026篇
  2005年   980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804篇
  2002年   698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385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63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38篇
  1982年   168篇
  1981年   150篇
  1980年   138篇
  1979年   98篇
  1978年   90篇
  1977年   49篇
  1976年   43篇
  1975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大鼠自体异体表皮细胞悬液混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异体表皮细胞悬液混合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30只大鼠随机配成 15对后 ,分成细胞悬液移植组 (A组 ,10对 )和细胞膜片移植组 (B组 ,5对 )。取每只大鼠全厚皮 ,分离表皮细胞 ,并根据配对情况按 1∶1的细胞比例混合 ,体外常规培养。 4d后收获A组混合细胞悬液 ,14d后收获B组混合细胞膜片。将此细胞悬液和膜片分别转移至A、B组相应供体大鼠的去全厚皮创面。随后A组每对大鼠的创面交叉覆盖配对方的异体全厚皮 ;B组创面覆盖胶原膜及“优妥”敷料。比较移植后 2~ 3周两组的创面修复情况。 结果 术后 2~ 3周 ,A组创面大多愈合 ,表面光滑 ,与皮下连接紧密。术后第 5天 ,B组创面部分细胞膜片脱落 ,部分成活 ,膜片成活的创面后期再次出现小创面 ,经久不愈。 结论 自、异体表皮细胞悬液混合移植是一种可行的、体内构建皮肤、修复创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 ,研究肿瘤细胞自分泌调控机制。将人肝癌细胞培养在无血清无外源分裂因子培养基中 ,采用细胞原位计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不同时相人肝癌细胞增生率的变化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人肝癌细胞生长良好 ,其增生速度与其分泌的bFGF量成正比。提示 :肝癌细胞在无外源生长因子的条件下通过分泌bFGF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自身和相邻细胞 ,促进细胞生长和增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离体培养脊髓片的理想厚度和大鼠的最佳周龄。方法通过不同周龄的大鼠(1周、2周、3周、4周龄各10只,共40只),以及不同厚度(切片厚度分为:100μm、200μm、300μm以及400μm 4种)的脊髓组织切片培养,采用MTT技术进行脊髓片培养细胞的活性鉴定,观察脊髓片培养不同时间点其神经细胞的活性。结果1~7 d鼠龄的脊髓组织片培养1~14 d时细胞活性最高,但其神经细胞结构形态容易受到破坏,不利于观察,且在培养超过14 d时神经细胞活性明显下降;2~3周鼠龄的脊髓组织片培养细胞,在培养14 d后仍有较高的神经细胞的活性并保持较好的细胞形态结构;1~4各周龄组大鼠200μm和300μm左右厚度的脊髓片培养神经细胞活性最稳定(85%~95%)。结论进行离体脊髓片培养,选择7~14 d(即1~2周龄)大鼠作为取材对象较为理想,选择200μm~300μm切片厚度的脊髓片进行培养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天然细胞生长调控因子(NCGCF)对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Wistar大鼠乳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作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皿编号后分别在奇数孔加入NCGCF,偶 孔加入对照剂,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神经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加入NCGCF的实验组的神经细胞其突起长度较对照组长,生存时间也较对照组延长,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NCGCF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并延长神经细胞生存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医院管理不是孤立自存的现象,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都生活在一定的医院文化氛围之中,因此,医院文化的哲学内核是现代医院管理知识的精髓,医院组织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现代医院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决定着现代医院管理的实施和成败。  相似文献   
76.
制作备用根大鼠脊髓后角提取液,取其分子量大于10kD的组分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电泳区带数目大致相同,但手术侧样品的第四条蛋白质区带扫描的吸收峰面积百分比大于非手术侧样品的第四条区带,两者在量上可能有差别。将手术侧样品经交联葡聚精G-75凝胶层析,得到两个洗脱峰.第一峰洗脱液有促进体外培养的背根节神经元存活及其突起生长的作用,其电泳分析显示4条主带,分子量在40~80kD之间.实验结果提示部分去传入纤维支配的脊髓后角组织含有神经营养活性物质,该物质的分子量约在40~78kD之间.  相似文献   
7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itogenic response to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KGF) of normal and tumour-derived human oral keratinocytes in which the degree of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was known and in contiguous fibroblast cultures derived from the malignant epithelial cultures. Keratinocytes, but not fibroblasts, were stimulated by KGF. There by demonstrating epithelial target cell specificity of the ligand. KGF-induced stimulation of the tumour-derived keratinocytes cultured in the absence of the 3T3 fibroblast support broad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well-differentiated keratinocytes were stimulated more by KGF than their less differentiated counterparts. Malignant oral keratinocytes expressed KGF cell surface receptors (KD 451-709 pM; receptors/cell 2306-413645), but KGF receptor mRNA did not correlate with either KGF-induced mitogenesis or the degree of epithel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When the tumour-derived keratinocytes were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3T3 fibroblasts, the mitogenic response to KGF was comparable to normal epithelial cel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KGF-mediated growth stimulation may not be significant in providing a selective advantage for the growth of malignant keratinocytes.  相似文献   
78.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heterogenous disease likely to be caused by more than one specific aetiological factor. In rare familial cases of PD with similar clinical features to the idiopathic form of the disease, the underlying genetic cause has been identified. These PD-associated genes have been manipulated to create animal and cell culture models of the disease that have helped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PD,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causes of the selectiv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 addition, these models will ai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is study briefly reviews toxin-induced models and the genetics of PD. It focuses on recently developed animal models of PD, as well as in vitro approaches to model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79.
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研究软骨形成和骨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软骨形成和骨形成的作用机制,用孵化14天鸡胚股骨进行无血清培养,对其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股骨在培养期间长度增长,骺端增大。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和类骨质,并有奶盐沉积。提示鸡胚股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可在体外进行软骨形成和骨形成,此模型可用来进行骨形成研究。  相似文献   
80.
全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筛查致畸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是将孕第9.5天的大鼠胚胎从子宫移至体外培养,培养期间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排除了母体和胎盘因素,可以观察到这些化合物对胚胎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应用该技术研究了青霉素、敌枯双、放线菌素D和高浓度葡萄糖四种化合物对胚胎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在体外培养时也可导致胚胎死亡、畸形和胚胎生长发育迟缓,所导致的畸形与在整体动物实验结果相同。同时发现化合物在导致胚胎死亡、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方面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比较这种化合物导致胚胎死亡、畸形和发育迟缓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关系,推测其导致胚胎畸形的可能性以及畸形胚胎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推测化合物在实际中真正致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