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418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8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脉血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脉血康组3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各组大鼠于术后14 d处死,抽取血清并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情况,并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①3组肾脏形态学变化有差异,假手术组双肾大小及体积无改变,颜色红润,模型组及脉血康组术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术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结扎段以上全程扩张。模型组肾实质颜色变浅,剖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脉血康组肾脏颜色稍红润,肾脏皮髓质分界较清。②假手术组肾脏病理未见明显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脉血康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脉血康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Cr、BUN、TC、T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血康组SCr、BUN、TC、TG水平均下降(P0.05)。④假手术组PAI-1、t-PA、u-PA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肾间质表达极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脉血康组PAI-1明显增多(P0.05),而t-PA、u-PA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血康组PAI--1表达明显减少,t-PA表达明显增多(P0.05),u-PA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脉血康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下调肾脏PAI-1的表达,上调t-PA的表达从而促进肾脏细胞外基质降解,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选择性靶血管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STEMI急诊PCI术患者125例,根据PCI术中是否选择性靶冠脉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分为A组(非注药组,60例)和B组(注药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B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A组(96.9%vs 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B组患者LVEF高于A组[(56.3±8.6)vs(5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MACE低于A组(3.1%vs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9.2%vs 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选择性靶血管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和尿激酶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LVEF及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用治疗方案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尿激酶,先静脉推注,50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0 m L中,而后更改为静脉滴注,50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均明显升高,中心静脉压(CVP)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7.58%、8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陈彬  徐成婷  沈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123-312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尿激酶,100万U注射用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30 min,单次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15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给药时间应大于40 min,1次/d。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纤溶指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9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C)显著增加,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_(max))值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LC值高于对照组,PAGT_(max)值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外周阻力(R_v)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_(mean))和平均血流量(Q_(mean))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D-D、R_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_(mean)和Q_(mean)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活性,纠正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PurposeTo validate the prognostic role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 (uPA)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 (PAI-1) protein expression in FFPE archived tumor samples when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Patients and methodsFresh-frozen, paraffin-embedded (FFPE) samples from 303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tients had received 5 years of endocrine therapy in th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ABCSG-8 trial.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stromal uPA and PAI-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distant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DR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ResultsWe detected stromal uPA in 132 of 297 tumors (44.4%) and stromal PAI-1 expression in 74 out of 299 samples (24.7%). Co-expression of uPA and PAI-1 was present in 48 of 294 (16.3%) cases. Neither uPA nor PAI-1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umor size, age, nodal status, grading, or quantitative receptor status. Patients whose tumor stroma expressed uPA protein ha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DRFS (adjusted HR for relapse: 2.78; 95% CI 1.31–5.93; p = 0.008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than women without uPA expression. No such association was seen for PAI-1 and the uPA/PAI1 ratio.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5.6 years, women with uPA-positive tumor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DRFS (93.3% vs. 84.8%; p < 0.013 log-rank test), and tended to have a worse OS (83.0% vs. 77.3%; p = 0.106) compared to women with uPA negative tumors.ConclusionThis independent validation in archived tumor samples from a larg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nfirms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stromal uPA evaluation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is provides level 1b evidence for the prognostic role of stromal uPA in women with endocrine-responsive early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3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UK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UK组UK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UK,其余两组治疗相同。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UK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84%(P〈0.05);UK组基本痊愈率为60.7%,与对照组基本痊愈率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别病例出现轻度皮肤、粘膜出血,停药后症状消失,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UK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靶向注射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靶向穿刺单侧或双侧脑室,后予以脑室内注射尿激酶行纤溶治疗,拔管后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预后采用ADL评定。结果全部未见颅内感染及再出血等并发症,ADLⅠ级2例,ADLⅡ级8例,ADLⅢ级8例,ADLⅣ级4例,ADLⅤ级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立体定向靶向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是挽救生命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ABCD2评分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4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TIA患者为观察组,给予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并与40例未溶栓治疗的TIA患者对照分析。采用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各亚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次数为(1.16±0.34)次,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86)次和15%(P<0.05),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间TIA发作次数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内随危险度升高,TIA发作次数明显增加(F=10.406,P<0.05),且高危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χ2=8.550,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降低急性脑梗死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微创钻孔穿刺置管尿激酶灌洗外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患者52例,根据不同的尿激酶水平和治疗时间,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单纯双额骨微创钻孔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记录评估颅内血肿的变化情况、血肿变化与尿激酶灌洗的时间关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灌洗手术前后GOS评分状况等。结果本组共纳入52例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3例,3分15例;AD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1例。与对照组相比,尿激酶脑室内灌洗组在术后颅内压监测、ADL评分、GOS评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稳定后,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组预后相对较好,适当的尿激酶时间剂量组合有助于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恢复,颅内压监测下尿激酶脑室内灌洗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