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W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vonoprazan on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tacrolimus vi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2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ho took tacrolimus and converted from rabeprazole to vonoprazan between August 2018 and September 2019. We compared tacrolimus trough levels upon conversion among groups that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cytochrome P450 (CYP) gene polymorphisms. CYP3A5 groups were heterozygous or homozygous for CYP3A511 and CYP3A513 alleles. CYP2C19 genotypes were classified as extensive (11/11), intermediate (11/12 and 11/13) or poor metabolizers (12/12, 12/13 and 13/13). Tacrolimus trough levels increased only 0.3 ng/mL upon conversion in the CYP3A513/13 group: 5.8 [3.4-7.2] vs 6.1 [3.8-7.9]; p = 0.06.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hanges in tacrolimus levels also occurred in the CYP3A511/11 or CYP3A511/13 groups. Subgroup analyses of CYP3A513/13 demonstrated low changes for all three CYP2C19 subgroups: 5.2 [4.3-6.5] vs 6.2 [4.3-7.9]; p = 0.07, 6.1 [3.4-7.2] vs 6.7 [4.6-7.9]; p = 0.12 and 5.4 [3.6-6.5] vs 4.7 [3.8-6.3]; p = 1.00, respectively. Conversion to vonoprazan thus resulted in little increase of tacrolimus trough levels, even in the group predicted to be most susceptible (CYP3A513/13 and 2C1911/11), thus supporting the safety of concomitant use of vonoprazan with tacrolimus.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不同CYP2C19代谢型健康志愿者体内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为对象,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按随机数字表法挑选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受试者各8例分组,采用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周期的交叉试验设计,各组患者在试验周期内分别单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清洗期为7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氯吡格雷及活性代谢产物H4(MP-H4)的质量浓度,通过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比较。结果:3种代谢型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肝酶、血肌酐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氯吡格雷者比较,联用雷贝拉唑的快代谢型组受试者体内氯吡格雷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上升了36%和27%,MP-H4的cmax和AUC00-t分别下降了34%和28%(P<0.01);中间代谢型受试者氯吡格雷的cmax和AUC00-t分别上升了19%和18%,MP-H4的cmax和AUC00-t分别下降了19%和16%(P<0.05或P<0.01);而慢代谢型受试者联用雷贝拉唑后体内氯吡格雷及MP-H4的cmax、AUC00-t以及各代谢型受试者体内氯吡格雷及MP-H4的tmax与单用氯吡格雷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YP2C19快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受试者中,联用雷贝拉唑可明显增加氯吡格雷的暴露量并降低其活性代谢产物MP-H4的暴露量;而这种联用对CYP2C19慢代谢型受试者体内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在治疗成人活动期胃溃疡上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24例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将其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后从镜下溃疡恢复情况、临床症状变化及胃黏膜组织学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溃疡愈合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其用药安全性.结果 从溃疡恢复情况来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6%,与对照组(83.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痛、灼烧感、腹胀、反酸等症状,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各项胃黏膜组织学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与对照组(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用药较为安全.结论 雷贝拉唑在治疗成人活动期胃溃疡上的临床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同时在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炎症消退、促使胃黏膜组织快速恢复上效果更佳,能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4.
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了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到2011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进行单独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药物毒副作用进行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头晕以及恶心症状,5例出现腹胀,治疗组3例出现恶心和呕吐以及头晕,4例出现了腹胀,均不影响治疗,均好转,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道溃疡方面具有明显协同效应,其可显著性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清除患者幽门螺杆菌,是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较好的药物配伍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接受雷贝拉唑三联法,对照组75例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三联法;用药均为7 d,疗程结束4周及半年后复查内镜及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4.0%和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1.3%,复发率分别为为7.7%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法和传统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均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疗效更显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更高,而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反应时间。方法对92例具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食等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经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和胃镜检查,确定NERD组36例、RE(A-B)组42例、RE(C-D)组14例,雷贝拉唑10mg2次/d口服。服药1周、2周随访,观察症状积分、症状发作频率改善情况,以症状积分减少1/2的时间点(d)作为对雷贝拉唑治疗的反应时间。结果治疗后第一周NERD组症状积分(8.56±2.41)分,RE(A-B)组(4.66±2.02)分,RE(C-D)组(5.76±1.98)分,NERD组与RE(A-B)组、RE(C-D)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第二周NERD组(6.38±2.30)分,RE(A-B)组(3.71±1.64)分,RE(C-D)组(3.11±2.55)分,NERD组与RE(A-B)组、(C-D)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RD组治疗后第一周总有效率为58.3%,RE(A-B)组为83.3%(P0.01);治疗后第二周NERD组总有效率为66.7%,RE(A-B)组为88.1%(P0.05)。NERD组对雷贝拉唑的反应时间为(6.54±2.34)d,RE(A-B)组为(2.13±1.38)d,RE(C-D)组为(3.33±1.67)d,RE两组分别与NERD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对雷贝拉唑治疗的症状改善情况、反应时间不同,以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快、反应时间短,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改善慢、反应时间长。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胃黏膜脱垂疗效,为胃黏膜脱垂的治疗寻找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l2月经过胃镜、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确诊为胃黏膜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采取内镜下对脱垂的胃黏膜进行射频点灼治疗,然后服用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连续28d,铝镁加混悬液15ml,每天3次,连续28d;对照组:不予射频治疗,服药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Х^2=5.7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Х^2=7.04,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1例复发(2.5%),对照组有8例复发(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1,P〈0.05)。结论:内镜下射频联合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8.
张会弟 《安徽医学》2014,(11):1560-1562
目的探析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及在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随机抽取我院患有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8例患者,按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用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治疗;B组则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结束后,A组Hp根除患者占96.30%,B组占77.78%,A组远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9.26%,B组为35.19%,A组低于B组(P<0.05)。随访结果,A组的溃疡复发率与Hp再感染率分别为3.70%、7.41%,均低于B组的16.67%、22.22%(P<0.05)。结论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在Hp的根除及在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方面具有用药时间短、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本文主要就胃食管反流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11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56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的57例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治疗时,半夏泻心汤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十二指肠炎患者144例,按照常规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予抗生素常规治疗,研究组予口服雷贝拉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