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34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29例(31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程度,追踪胬肉复发情况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于术后3—4d角膜上皮修复27例29眼,至术后20d角膜上皮修复2例2眼。出现瓣下出血3例3眼。所有患者术后10—14d结膜瓣水肿消退,术后10d瓣下出血吸收,术后15d球结膜充血逐渐消退。翼状胬肉复发2例2眼,复发率为6.5%,其余27例29眼于1个月后结膜瓣愈合平整,植片边界分辨不清,随访3年无变化,胬肉治愈。术后3个月患者视力为(0.61±O.17)高于术前的(0.3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中Pax6在上皮鳞状化生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眼科25例翼状胬肉标本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例健康眼结膜标本为对照组,对两组眼结膜标本中Pax6、K19、K10及MUC5AC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ax6、K19、MUC5AC阳性表达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K10阳性表达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Pax6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促进翼状胬肉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眼表重建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4年来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219例(239眼)。原发性215眼,继发性24眼。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后,同眼健侧取宽1mm角膜缘板层并带有结膜的移植片,对位移植于创区进行眼表重建。结果术后观察3月~4年,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3.26%,继发性者复发率4.17%,总复发率3.35%,低于其它手术。未复发病例中,术后眼表基本恢复正常,复发病例未行二次手术,仍在观察中。结论角膜干细胞联合结膜移植,可使翼状胬肉病变区眼表结构修复正常,减少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刘法  刘平 《眼科研究》2014,(9):852-854
角膜新生淋巴管作为角膜免疫反应的传入弧,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角膜新生淋巴管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他们共同破坏了角膜的免疫赦免机制.因此,深入研究角膜新生淋巴管的作用机制,探讨相关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感染、角膜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干眼、翼状胬肉等疾病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冯正国  甘玲萍  刘杰 《淮海医药》2013,31(3):195-19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棉片使用与传统显微镜下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疗效差异。方法 39例患者(46只眼)单纯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2组:单纯切除组23只眼使用显微镜下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手术组23只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组织后0.02%丝裂霉素处理,取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按胬肉术后的4种状态评定:联合手术组有2例复发,单纯切除组有8例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丝裂霉素手术与单纯胬肉切除术比较有明显的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6.
姚向超  王延东  梁光江 《当代医学》2011,17(27):151-152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在眼科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分析环孢霉素A在眼科干眼病、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角膜移植以及带状疱疹引起的角膜炎的应用效果,对环孢霉素A进行研究,总结其药物应用。结果环孢霉素A在眼科干眼病、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角膜移植以及带状疱疹引起的角膜炎的应用效果均较为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时可采用滴眼液、脂质体、眼膏等制剂。结论环孢霉素A在眼科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何研制新的载体材料,减少其毒副作用,是该药物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7.
肖赛筠  岳辉 《安徽医学》2011,(10):1681-168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氟尿嘧啶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角膜缘翼状胬肉患者120例(均为单眼),随机分为3组,各40例,A组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氟尿嘧啶治疗,B组给予手术切除胬肉+羊膜移植治疗,C组患者单纯给予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5±1.5)个月;A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术后治愈37例,复发3例,B组治愈32例,复发8例,C组治愈26例,复发14例,其中A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氟尿嘧啶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角膜内皮、角膜上皮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组筛选4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46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胬肉切除手术,然后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观察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结果随访期内胬肉复发1例(2.2%)。各阶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变异系数以及平均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平均时间为(4.20±1.05)d。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使用0.02%丝裂霉素C延长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但不会对角膜内皮产生急性毒性作用,手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9.
丁剑锋  杨炜  李璐 《农垦医学》2011,33(5):390-393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NOS在翼状胬肉复发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iNOS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分析iNOS在正常结膜、原发性翼状胬肉及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结果:iNOS在正常结膜组织、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呈高表达,提示iNOS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患者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78例(78只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39只眼),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施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即刻于角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1片,对照组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1天、2天、3天、1周进行随访,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结膜刺激症状。结果试验组在角膜上皮修复、角结膜刺激症状评分方面的具体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术后角膜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