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0篇
  免费   1739篇
  国内免费   439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131篇
口腔科学   224篇
临床医学   1277篇
内科学   1389篇
皮肤病学   264篇
神经病学   685篇
特种医学   2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69篇
综合类   2522篇
预防医学   2514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060篇
  8篇
中国医学   930篇
肿瘤学   63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841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032篇
  2013年   943篇
  2012年   924篇
  2011年   941篇
  2010年   709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全市的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黄山市2014—2018年的淋病数据、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黄山市累计报告淋病病例761例,年均发病率为11.09/10万,年均增长率为29.1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12.29,P<0.05)。淋病的人群分布中,男女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3.63: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3.18,P<0.05);15~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5.94%,职业以农民最多,占44.81%;以屯溪区、歙县报告病例数较多,分别占37.45%、23.26%。结论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淋病防控形势严峻,需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鼻咽部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NE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9.4岁,病理类型均为小细胞型NEC。光镜下可见较小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和梭形,核深染,胞浆少,核浆比例高,伴有较明显的病理性核分裂象,染色质细腻。免疫表型:CgA、Syn、CD56和EBERs阳性或部分阳性者分别有6例、10例、9例和3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5例,分期不详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至随访结束存活者9例,死亡3例。结论 鼻咽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较少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病理类型以小细胞型为主,易出现颈部淋巴转移,就诊时大部分已处中晚期,治疗以放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了解高海拔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对106例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海拔组)的临床特征、疗效、药物副作用进行调查,与同期106例平原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原组)对照。结果:高海拔组临床症状以幻觉、疑病妄想、夸大妄想、紧张冲动行为及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而对照组以被害妄想、情感淡漠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P<0.01或P<0.05);入院时高海拔组总体病情较重(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高海拔组药物不良反应多于平原组。结论: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总体病情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与平原地区有一定区别,可能与高海拔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观察50μmol/L氯胺酮对Ito电流-电压曲线以及不同浓度氯胺酮对Ito的影响,并研究氯胺酮对Ito通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钳制电压-40mV,刺激电压 70mV条件下,临床相关浓度的氯胺酮50μmol/L使Ito的电流峰值降低23·4%(P<0·01),冲洗后,Ito能够完全恢复。5、10、50、100、500、1000、5000μmol/L的氯胺酮抑制Ito呈浓度依赖性,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3·8±9·7)%、(17·5±6·7)%、(23·4±8·8)%、(31·5±6·7)%、(63·3±5·5)%、(79·7±2·7)%、(88·9±4·4)%,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99μmol/L。100μmol/L的氯胺酮对激活曲线没有影响;使Ito的失活曲线明显右移,半数失活电压(V1/2)在给药前后数值分别为(-28·27±0·20)mV和(-25·34±0·27)mV(P<0·01),斜率因子(k)值分别为(3·23±0·46)mV和(3·40±0·55)mV(P>0·05)。结论氯胺酮可明显阻滞大鼠心室肌的Ito,这是氯胺酮延长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机理之一,同时氯胺酮使Ito的失活曲线右移。  相似文献   
28.
1983年淄博市首次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86年疫情达历史高峰;之后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现将近20年来淄博市HFRS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人间疫情资料来源于各区县疫情报告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淄博市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用Excel 2000软件分析。2.结果: (1)流行趋势:①1983-2003年全省共发病15 507例,年均发病率为22.13/10万;病死116例,病死率为0.56%;发病率波动在0.27/10万~76.51/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发  相似文献   
29.
目的:优选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固体物得率和总蒽醌得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结果:工艺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是乙醇用量,浸泡时间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乙醇用量8倍量。浸泡时间24h。结论:渗漉法操作简单,成份破坏少,用优选所得条件进行提取,总蒽醌和总固体物得率均较高,优选结果可用于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提取。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