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总结、探讨神经内镜在治疗高龄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龄脑出血患者23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CT示:血肿完全清除20例,近全部清除2例,大部分清除1例。术后随访3~6个月,GOS分级:Ⅳ~Ⅴ级20例,Ⅲ级2例,Ⅱ级1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龄脑出血,具有可直视下止血彻底、省时、视野广阔、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GOS):优4例,中残14例,重残1例,无植物生存。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3.
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方法对28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眶上锁孔入路在显微镜引导下置入内镜观察动脉瘤颈与周围结构的局部解剖关系,辅助分离瘤颈与周边的粘连,夹闭瘤颈,此后再次用内镜观察了解夹闭情况。结果28例动脉瘤均成功准确夹闭,27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结论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可明显增加动脉瘤及周围结构的可视范围,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或无效脑暴露,创伤小,减少和避免了重要结构的损伤,并发症少,提高了动脉瘤的手术夹闭率,  相似文献   
74.
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颞叶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颞部蛛网膜囊肿患儿65例,27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行显微镜下囊壁剥离+脑池穿通术,21例行内镜下囊壁剥离+脑池穿通术,并比较三种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囊肿-腹腔分流术、显微镜和内镜术后囊肿缩小率分别为88.9%、94.1%和95.2%,三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转流障碍是囊肿-腹腔分流术的主要并发症,且经受该手术患者并发感染后治疗效果差、囊肿消失后拔管率低;术后硬膜下积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则是显微镜和内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结论根据囊肿形态、大小、脑脊液吸收功能等进行评估,以微创为主导个体化选择手术治疗儿童颞部囊肿,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的垂体腺瘤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MMP-9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清除幕上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2-2017-01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实质内出血且手术清除血肿的6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在常规直切口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组30例在内镜下完成。结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可见治疗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所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患者ADL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的治疗效果,不低于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治疗效果同样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观察34例经锁孔及显微镜或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锁孔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48 h内)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与4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患者相比较.结果 锁孔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手术病死率两组相似.锁孔术组病情Ⅱ、Ⅲ级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Ⅳ、Ⅴ级患者远期预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锁孔血肿清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在轻症患者(病情分级Ⅱ、Ⅲ)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内镜及脑室外引流术(EVD)在侧脑室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入的69例侧脑室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或不采用EVD)和B组(40例,采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B组随机分为B1组(22例,另术后应用EVD)和B2组(18例,术后不应用EVD)。分析A、B两组瘤体切除情况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情况;分析B1、B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两组瘤体组织切除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3个月后恢复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1组与B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能较大程度地切除瘤体组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术后放置脑室引流管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IVH)铸型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6例重度IVH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经侧脑室额角入路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为手术组;14例患者采用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外引流,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6 h、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6 h Graeb评分和脑室颅腔比(VCR)值的变化、引流管留置时间、甘露醇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神经重症监护单元(NICU)住院时间、术后14 d GCS评分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估2组患者的额叶功能损害程度。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手术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减少,术后6 h Graeb评分及VCR值降低,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甘露醇使用减少,NICU住院时间缩短及术后2周GCS评分提高,术后颅内感染和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降低,术后6个月mRs神经功能评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F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IVH铸型能够快速清除脑室内血肿,尽早恢复脑室再通,降低脑室系统的被动扩张,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内镜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D-CTA、MRI和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损害程度;通过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评定动脉瘤和周围邻近血管的血液流速及通畅度;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区的局部解剖,辨认重要的穿支血管、瘤颈结构和动脉瘤夹情况。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采用载瘤动脉控制性技术、瘤颈成形技术、动脉瘤内减压和切除技术、多瘤夹夹闭技术和血管痉挛保护技术等进行联合治疗。 结果 在多技术联合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巨大动脉瘤17个,术后恢复良好15例,出现轻偏瘫1例,重度偏瘫l例,无死亡病例。DSA复查示瘤颈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远期随访仍在进行中。 结论 多技术联合显微手术技术,能有效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