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31篇
  免费   3314篇
  国内免费   2051篇
耳鼻咽喉   443篇
儿科学   357篇
妇产科学   390篇
基础医学   3243篇
口腔科学   1211篇
临床医学   7628篇
内科学   4331篇
皮肤病学   705篇
神经病学   2077篇
特种医学   20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4074篇
综合类   18744篇
预防医学   6282篇
眼科学   2537篇
药学   9075篇
  114篇
中国医学   9770篇
肿瘤学   2197篇
  2024年   459篇
  2023年   1663篇
  2022年   1450篇
  2021年   1910篇
  2020年   1825篇
  2019年   1650篇
  2018年   853篇
  2017年   1421篇
  2016年   1790篇
  2015年   2295篇
  2014年   3539篇
  2013年   3173篇
  2012年   4203篇
  2011年   4354篇
  2010年   3954篇
  2009年   3753篇
  2008年   4420篇
  2007年   3851篇
  2006年   3548篇
  2005年   3947篇
  2004年   2908篇
  2003年   2906篇
  2002年   2287篇
  2001年   2075篇
  2000年   1629篇
  1999年   1324篇
  1998年   1220篇
  1997年   1165篇
  1996年   1064篇
  1995年   1037篇
  1994年   768篇
  1993年   572篇
  1992年   540篇
  1991年   481篇
  1990年   372篇
  1989年   347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从不同视角分析高中生问题行为的特殊性。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形成高中生行为调查问卷,随机选取高中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正式调查。结果:①在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上,学生更关注吸毒、自杀、偷窃等行为:家长更关注离家出走、偷窃、恐吓等;教师更关注作弊、学习没有动力和目标、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等。②三者都认为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担心成绩、很少做家务、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等。③学生自我报告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较家长高。结论:学生、家长、教师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但对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的看法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书法练习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方法 选取参加书法练习的小学三年级学生87人作为实验组,未参加书法练习的小学三年级学生37人作为控制组,经过2年的追踪,比较被试在焦虑、神经过敏性以及行为问题上的变化.结果 ①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2年的追踪期间,其总体的焦虑和神经过敏性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实验组被试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②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2年的追踪期间,其行为问题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实验组被试行为问题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的行为问题水平.结论 书法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单核细胞胆固醇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BARS法检测细胞内MDA,油红O染色法检测泡沫细胞的形成,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单核细胞经佛波脂(PMA)及ox-LDL共同孵育后,细胞内积聚的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均明显增多(P<0.05),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而ABCA1蛋白、mRNA水平明显减少(P<0.05);苦参碱干预组显著缓解上述变化,细胞内胆固醇酯减少,ABCA1 mR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增强ABCA1的表达和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聚积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运用计算机辅助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方法设计针对蓖麻毒素A链(RTA)的拮抗肽,实现在大肠杆菌B121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RTA的晶体结构、RTA-rRNA相互作用复合物模型,在CVFF(consistent-valence force field)、Amber力场下,对RTA的空间构象进行理论模拟,初步确定其生物活性功能域;然后针对该功能域设计小分子拮抗肽,并借助人抗体重链町变区骨架,在CDR3区对拮抗肽进行展示,用重叠延伸PCR全基因合成人源化的单域抗体并克隆至载体pET-32a(+);双酶切和DNA测序技术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IPrG诱导人源化的单域抗体表达,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竞争ELISA和MTT法分别进行结合和中和活性检测.结果 从头搭建并设计合成了人源化的单域抗体,实现了其原核表达,并进行了牛物活性检测;建立了基于人源化的单域抗体的RTA和蓖麻毒素检测方法.结论 研究结果为新型蓖麻毒素小分子拮抗剂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离体大鼠肝细胞与10~(-3)或10~(-4)mol/L的~3H-ATP共同孵化20分钟,细胞结合ATP量分别为0.53±0.06和0.21±0.03n mol/mg·Pr。应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包裹ATP(10~(-4)mol/L),使肝细胞结合ATP增加102.4%(P<0.01)。缺氧并不使细胞结合ATP增加。高浓度ATP(10~(-3)mol/L)降低正常或缺氧细胞存活率和增加细胞内蛋白漏出。10~(-4)mol/L的ATP对细胞存活率和蛋白漏出无明显影响,脂质体包裹的ATP抑制缺氧肝细胞的蛋白漏出。  相似文献   
996.
三磷酸腺苷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影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桂芝  姚蓓 《解剖学报》1994,25(2):181-183,T014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三磷酸腺苷(ATP)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影响,结果表明,ATP能使MGC-803细胞的核仁由网状向环状改变,微丝的组装得改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提示MGC-803细胞的恶性表型ATP作用下可向正常方向逆转。  相似文献   
997.
阿片肽在后角镇痛的作用机理,被认为是通过突触前抑制一级传入纤维P物质释放的结果,然而始终未获得形态学的证实。鉴于一级传入纤维存在大量阿片受体的事实,曾提出阿片肽突触前抑制可能是通过非突触的轴-轴作用。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详细观察了大鼠延髓后角浅层亮氨酸脑啡肽(L-ENK)轴突终末的突触结构和胞吐释放。电镜观察显示,延髓后角ENK终末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终末除了含圆形小清亮囊泡外,还有较多的大颗粒小泡(一般7个以上),主要分布于Ⅰ层,很少看到此类终末形成突触;第二类终末,一般含较多圆形清亮小泡和少量大颗粒小泡(一般不超过3个),它们分布于Ⅰ层和Ⅱ层,此类终末主要形成轴-树突触和少量的轴-体突触。只见到一例轴-轴突触,其突触后成分为未标记的R型终末,此外还见到ENK阳性树突成为中央终末的突触后成分。在去传入神经条件下,上述各类终末皆可见到ENK阳性大颗粒小泡的胞吐形成,它们皆位于非突触区,而在突触部位可见到清亮小泡胞吐像,上述结果提示后角ENK非突触部位释放可能是哭触后抑制一级传入纤维P物质释放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汉滩病毒S片段cDNA3′端非编码区基因对核蛋白表达的影响,先后构建了两个核蛋白的表达质粒(pBVS22和pBVSX),其中pBVS22不含非编码区基因,pBVSX含有3′端非编码区基因。比较两者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核蛋白的水平后发现3′端非编码区对核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负调控作用,表达量下降近50%。可能的原因是非编码区中含有非常丰富的AT碱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汉滩病毒核蛋白的表达量积累了经验,也为高效表达其它病毒结构蛋白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9.
三磷酸腺苷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吕桂芝  林仲翔 《解剖学报》1996,27(4):408-411,T015
为了探讨三磷酸腺苷(ATP0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用ATP作用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亚系(RDL6)细胞,观察到ATP可抑制RDL6细胞的增殖,使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作用第5d时增殖抑制率为81%,流式光度术检测;观察到ATP RDL6细胞S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多,说明细胞停滞在S期,用罗氏黄荧光染料传法实,AT家恢复RDL6细胞间隙加接通讯功能的作用。用 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到经ATP处理后  相似文献   
1000.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末标记树突形成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突性终末共同会聚于同一甲啡肽阴性树突;(3)少量含甲啡肽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4)变性终末与含甲啡肽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5)甲啡肽阴性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会聚于同一未标记树突并与变性终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