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94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88篇
中国医学   37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分离、鉴定口腔变黑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igrescens),探讨其对食管鳞癌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胰豆胨肝粉琼脂(GAM)培养基厌氧原代培养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挑选黑色菌落分离纯化;革兰染色、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分离的单克隆细菌;该细菌感染食管鳞癌细胞NE6-T后细胞生物学性状变化。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厌氧原代培养120 h后可见多个菌落,其中灰黑色菌落经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为黑色、圆形光滑单克隆菌落。该细菌革兰染色阴性、串珠状排列,16S rDNA序列与P.nigrescens F0103同源性为99.78%(P.nigrescens LY01)。LY01感染促进NE6-T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裸鼠皮下荷瘤生长,并诱导Ki67表达上调和p-STAT3激活。结论慢性牙周炎口腔P.nigrescens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癌发展。  相似文献   
92.
DNA条形码( DNA Barcoding )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识别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最近几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这一概念认为,类似于商店里使用扫描仪读取条形码,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段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mt COⅠ)加以识别。理论上, DNA条形码已被证明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但目前不同分类学家对其持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并概括了DNA条形码在应用于物种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94.
95.
After incubation of saliva from 58 semi-bedridden elderly persons, the cultur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base sequence to compare the identification by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 As a result, the 16S rRNA gene base sequence of 198 strains identified by the culture method showed 98.5% or more homology in some of the Human Oral Microbiome databas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species and genus was possible. When an organism identified by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at by the culture method, the concordance rates were 54.5% at the genus level and 35.9% at the species level. Streptococcus mitis strains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from saliva that were identified by the culture method were identified as the same species by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method (32/35), and all the 11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trains identified by the culture method were identified as the same species by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method. All the strains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group by the culture method and 8 of the 9 strains identified as Prevotella species by the culture method were identified as the same group and genus by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method. When an oral microbial flora test with saliva samples from elderly persons is performed,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enables us to identify major indigenous bacteria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s considered useful as a means of supplementing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  相似文献   
96.
背景:获取内皮细胞的方法有机械刮取、组织块移植和酶消化法3种。一直以来,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 目的:探讨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方法:取1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主动脉,剥去外膜,内膜面向下铺入2 g/LⅠ型胶原酶、2 g/LⅢ型胶原酶,2 g/L Ⅳ型胶原酶和2 g/L Ⅴ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液中(按1∶1∶1∶1∶1混合)消化20 min,按1∶1加入培养基以终止消化。轻轻刮下内膜层细胞,将细胞悬液离心,用DMEM培养液(含胎牛血清20%、VEGF 1 μg/L、bFGF 2 μg/L,庆大霉素6 U/L)混匀沉淀细胞,吹打分散至单个细胞培养,48 h后用首次换液。再按1∶2分瓶传代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鉴定Ⅷ因子相关抗原。电镜观察Weibel-Paladed小体。 结果与结论:体外获得并培养5代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电镜观察W-P小体均证实实验成功的培养了原代及传代内皮细胞。提示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可从主动脉获得并通过培养成为细胞系,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电镜观察W-P小体联合鉴定是确定内皮细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氨茶碱在急诊科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急诊医生进一步指引患者进行专科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氨茶碱,对照组使用抗生素,两组均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观察氨茶碱组与其他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与抗生素治疗比较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氨茶碱推测性诊断的阳性率是51.7%。结论:氨茶碱能够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思路以及患者早期进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8.
毛蚶中抗癌活性肽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P-HPLC技术分析毛蚶中的抗癌活性肽.毛蚶活性肽的最优分离条件为:温度:30℃;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流动相A为80%乙腈(含0.1%TFA),流动相B为0.1%TFA水溶液,梯度洗脱.应用上述条件,成功地得到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14个共有峰.  相似文献   
99.
阿归养血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清  王燕燕  丁蓉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68-1468
目的建立和完善阿归养血糖浆的质量标准,保障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当归、白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可以鉴别当归、白芍、甘草,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阿归养血糖浆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0.
超声波提取芹菜总黄酮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充分利用芹菜食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芹菜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2126 mg/m l,回收率为100.3%,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芹菜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