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对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60例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0例。心理护理组在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只给予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紧张恐惧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紧张恐惧程度明显减轻,手术时间缩短,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比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结论对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中的血压、呼吸频率和心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异同。方法将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3例切口红肿硬结,3例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0,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较开腹手术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李利民 《吉林医学》2011,(34):7230-723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方法:对58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多发性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15例,肌壁间肌瘤35例,阔韧带肌瘤3例。肌瘤直径2~8 cm。未生育者9例,已婚有子女合并卵巢良性肿物者3例,已婚有子女既往行宫外孕手术者8例,剖宫产史者17例。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4.
曾秀琼 《吉林医学》2011,32(16):3177-3178
目的:探讨一种在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更快更好的缝合方法。方法:将来院的要求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用传统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层1~2层,浆肌层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观察组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层1~2层,浆肌层用可吸收线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观察两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78.54±27.14)m in,术中出血量(99.62±48.49)m l。观察组手术时间(52.27±11.65)m in,术中出血量(65.32±31.73)m。l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方法止血更快,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无效6例,治愈29例,治愈率为82.9%,观察组无效5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85.7%,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5 min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都趋于稳定。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明显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妊娠无子宫肌瘤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术后缩宫素用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缩宫素用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研究组手术时间[(70±1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50±8)min],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缩宫素用量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无其他特殊情况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系统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华 《河北医学》2010,16(2):159-162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1h焦虑情况,采用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减轻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王开秀  王婷婷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82-418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12月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62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一组为对照组5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3±24.5)m 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8.4±37.3)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6.8±32.6)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02.3±57.8)m in,P<0.01。两组术后肠排气,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伤口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尤其是适用于腹腔镜下缝合技术不熟练者应用。  相似文献   
29.
祝淑清  周远荣  杨晓琼 《西部医学》2011,23(12):2371-237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开腹组)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一种保留器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免气腹组)病人3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气腹组)病人30例及类似条件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病人3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气腹组和免气腹组,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气腹组及免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手术各有优、缺点。免气腹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具有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适应症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