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Objective

To develop a toolset to monitor and assess laboratory biosafety program performance and cost

Introduction

Laboratory biosafety – a component of biosecurity – has specific elements that together, comprise a facility’s capability to both protect employees and the surrounding public and environment. Measuring these elements permits assessment and the costing of program-specific safety interventions. In the absence of a strategy and toolset, we develop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toolset that monitors and assesses laboratory biosafety programs (LBPs) 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e.g., 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for decision makers.

Methods

We conducted academic and open source literature reviews of LBPs and affiliated organizations laboratory manuals to identify objectives, goals, and indicators. These findings were aligned to laboratory biosafety-specific inputs, activities, outputs, and outcomes to create a strategic, conceptual framework (logic models) used to assess performance and measure the cost and ROI. Indicators were identified in existing literature or developed and mapped to the logic model elements.

Results

Six logic models were created: laboratory biosafety, biosurety, procedural, biocontain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raining. The laboratory biosafety logic model served as the overall framework for the remaining five sub-logic models. We also established a database containing 161 indicators mapped to each of the logic model elements.

Conclusions

We developed a strategic framework that monitors and evaluates LBPs. While evaluation of cost-impacts in LBPs provides business intelligence for resource planning,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gaps. We plan to pilot this toolset and refine indicator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研究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应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评价武警机动支队战士以60%~90%的心率储备(即训练心率)进行间歇训练和退让性力量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10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10周训练后,对其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0周训练后,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的胸围有明显增加(P〈0.01),肌力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肺活量、PWC170。、VO2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两组100m跑的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000m跑,两组与训练前相比及两组间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新的训练方法在提高肌体有氧耐力和肌耐力及肌爆发力方面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4.
脊椎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放射治疗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转移性脊椎瘤疼痛治疗有效方法。方法29例转移性溶骨性脊椎瘤分为PVP研究组和放疗组,研究组13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放疗组16例行放射治疗,治疗后追踪评价48h、1周、2周、1个月镇痛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PVP组有效率84.61%(11/13),放疗组为0,2-4周PVP组有效率92.31%(12/13),对照组有效率62.50%(10/16)。结论PVP术治疗转移性溶骨性脊镇痛见效快,止痛有效时间长,近期疗效优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对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作初步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制定的有关文件对其各方面的性能包括空白试验、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等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XE-5000各项指标的空白试验良好;批内和批间精密度高(CV〈3%);各指标线性良好(a值在1±0.05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75),线性范围宽;各参数的携带污染率低(〈1%);与现有仪器检测结果可比性强(差异百分率〈3%);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相比,相关性良好(R^2〉0.8)。结论XE-5000各项指标性能良好,基本符合其技术指标,是一款较理想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满足各大、中型医院的需要。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2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5个月,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降低(3.7±1.3),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ODI评分降低(1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神经根损伤、大出血、死亡病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满意度82.1%.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为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应潜 《当代医学》2014,(29):163-164
目的评价6年来鹰潭市第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为今后本市结核病防治策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结核病专报系统、全球基金管理软件、项目监测等数据资料,对项目实施前后的评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市综合性医院疑似或肺结核患者报告率、痰检率分别从项目实施前的19.3/10万、45.4%上升至72.9/10万、95.2%;患者主动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从12.1%、35.7%上升至59.2%、85.6%;新涂阳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从32.8/10万、85.2%上升至47.8/10万、95.3%。结论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提高了综合性医院与疾控中心间合作能力,确保了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0%和85%目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从多方面探讨护理本科生对工作期望值与实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度,以评价护理本科生真实的从业心态.方法 对承德医学院2004-2005年毕业并参加医院工作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期望值与满意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在5个方面的期望值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项的期望值进行两两比较,护理本科生对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突出.结论 本科生工作期望值较高,而满意度较低.他们更注重被理解与尊重、有所成就以及情感的认同和精神上的满足感.医院管理者应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制订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其满意度,促进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0.
《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考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宏  刘达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464-467,470
目的:考评《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JHSS-QOLS)的可行性、效度和信度。方法:通过随机抽取的278名初中学生的生活质量资料对JHSS-QOLS的接受率、完成率、结构效度、效标效度、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等指标进行考评。结果:JHSS-QOLS的接受率和完成率分别为98.9%和99.6%。JHSS-QOLS4个维度和量表总分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16、0.837、0.804和0.897;JHSS-QOLS4个维度和量表总分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910、0.7362、0.8969、0.7205和0.9201。量表结构与理论构想相符;以修改后的中文版WHOQOL-BREF为效标进行评价,其效标效度为0.815。结论:JHSS-QOLS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作为定量评价初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