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脊柱微创手术方式.PELD相对于经典的开放手术来说具有创伤小、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1-3].目前PELD已成为许多脊柱外科医生治疗常见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L4,L5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行椎弓根常规置钉及壁侧置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固定后椎体及螺钉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选取正常成年人L3~L5节段的多层螺旋CT扫描的薄层原始数据(DICOM格式),利用Mimic等软件建立人正常L4,L5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建立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并于L4上表面施加500N预载荷,再施加8N· m的力矩模拟腰椎垂直压应力、前屈、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情况下两种模型中椎体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由应力分布图可知,在各种载荷下,两种模型的螺钉应力从钉尖至钉棒连接处逐渐减少,螺钉根部附近应力最小。3种载荷之间比较,垂直压缩时螺钉应力最大。椎弓根壁侧置钉内固定方式较常规置钉内固定方式的螺钉应力明显减小。结论模拟两种内固定方式正常生理活动时,椎弓根常规置螺钉内固定模型中椎弓根螺钉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与椎体交界界面处,而椎弓根壁侧置螺钉内固定模型中螺钉的应力基本分散在钉体上,一部分应力分布在椎弓根皮质上,增加了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出力,从而增加固定的可靠性,减少发生内固定螺钉断裂等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2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5个月,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降低(3.7±1.3),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ODI评分降低(1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神经根损伤、大出血、死亡病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满意度82.1%.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为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联合钉道强化脊柱短缩治疗极重度塌陷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伤椎极重度塌陷Ⅲ期Kümmell病的患者资料, 其中男1例, 女8例;年龄(66.9±5.8)岁;损伤节段:T11 2例, T12 4例, L1 2例, L2 1例。患者均行PVCR联合钉道强化脊柱短缩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 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伤椎切除植骨后上下邻椎闭合紧实。手术时间(240.6±23.2)min, 术中出血量(505.6±95.0)mL。9例患者术后随访(17.3±5.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邻椎骨折等。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与术前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项可以提高骨水泥注入安全性的改良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或后突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作者采用改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99例。创新点在于骨折区域靶点穿刺置管、侧口推杆辅助骨水泥靶点注入、椎弓根拖尾锚定3项技术整合应用。通过术中透视及术后X线片、CT观察骨水泥弥散填充及泄露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单节段平均(1.0±0.3) h,无骨水泥过敏、肺栓塞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等重大并发症发生。单侧穿刺78例,双侧穿刺121例;骨水泥渗漏5例,其中椎间隙渗漏3例,椎旁血管渗漏2例,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不需特殊处理。随访12~30个月,VAS评分术前(7.9±1.4)分、术后1 d (2.6±0.7)分、末次随访时(2.4±0.6)分,疼痛均明显减轻。影像显示病椎前缘高度明显恢复;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充分弥散填充,椎弓根处锚定稳定。[结论]改良椎体成形术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钉固定单开门减压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单开门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36例。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评级[A/B/C/D/E,(4/10/16/6/0),(0/4/6/12/14),(0/0/4/8/24), P<0.001]、JOA颈椎评分[(7.8±2.4),(11.6±2.2),(14.2±1.4), P<0.001]和颈痛VAS评分[(5.2±1.6),(2.9±1.4),(1.6±1.1), P<0.001]均显著改善。影像测量颈椎曲度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不良影像表现。[结论]后路减压固定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具有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脊柱稳定性强的优点,避免了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并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