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58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行单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发生症状性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并行PVP的94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9位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性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组),75位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物学和手术各参数。结果随访出现再骨折病例中,邻近椎体再骨折11例(57.89%,11/19),非邻近椎体再骨折8例(42.11%,8/19),邻位椎体骨折均为术后6月以内发生,非邻位椎体再骨折中仅2例(25.00%,2/8)发生在术后6月以内。既往骨折病史(P=0.01)、骨水泥是否分布对称(P=0.02)、骨水泥量(P=0.02)及骨水泥分布位置(P=0.03)是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量、分布是否对称以及既往骨折病史是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而PVP术后更长时间内出现椎体再骨折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宫颈内口成形术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术分娩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且在剖宫产术分娩中采用宫颈内口成形术进行止血的5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因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进行剖宫产术分娩,并且于术中采用其他缝合止血技术进行止血的60例孕妇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孕妇围手术期结局指标,其中2组孕妇产后大出血率、术中输血率、止血治疗有效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2组孕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4)伦审批第(27)号]。 结果①2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孕龄及剖宫产术分娩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和急诊剖宫产术分娩者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孕妇止血治疗有效率为92.9%(52/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3,P=0.003)。③研究组与对照组孕妇产后大出血率、术中输血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41.1%(23/56)与43.3%(26/60)、28.6%(16/56)与25.0%(15/60)、(66.7±22.5)min与(69.5±22.0)min、(4.6±1.1) d与(5.1±1.6) d、(2.09±0.09)万元与(2.22±0.11)万元,2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805;χ2=0.194,P=0.661;t=0.661,P=0.510;t=1.852,P=0.067;t=0.935,P=0.356)。2组孕妇无一例发生手术及大出血相关并发症。 结论采用宫颈内口成形术,对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术分娩大出血进行止血治疗,安全、有效。因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延长腰椎椎弓根对椎间孔孔径的影响。方法剥离10具成人腰骶椎标本(L1~S1)的软组织后,将椎弓根从椎体后缘锯断,利用垫片延长椎弓根。螺旋CT分别对原始腰椎和延长椎弓根的腰椎标本进行扫描,CT重建图像并测量标本椎间孔孔径,包括原始腰椎各节段椎间孔孔径,椎弓根延长2、4、6mm后的椎间孔孔径。结果随着椎弓根的逐渐延长,椎间孔的前后径也逐渐增加。对原始腰椎和延长椎弓根的腰椎标本椎间孔孔径进行比较,在L1~L5节段椎体,椎弓根延长2、4、6mm时分别测得的椎间孔孔径与原始腰椎椎间孔的孔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长椎弓根可以明显增加椎间孔孔径,为临床进行腰椎椎间孔减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诊随访6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优于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中央楔形切除及非对称性Z形切口小阴唇缩小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借鉴Giraldo术式基础上,提出了数值化的切口设计和组织切除;改变Z形切口为不对称的矩形瓣加斜行切口;小阴唇内外侧面反向设计.整形后的小阴唇近游离缘为两个矩形瓣相嵌合,其再与近小阴唇基底部的一斜行切口线相接.小阴唇内外两侧面的切口分别为反向设计.使之两侧面的切口相互错开,没有明显重叠.结果 应用治疗11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小阴唇游离缘弧度自然、切口两侧无明显色差.结论 本术式定点准确,设计规则,掌握容易,适应证广,对不同程度的小阴唇肥大均适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一种伴有内眦赘皮单睑者于行切开重睑成形术的同期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术,使内眦部位瘢痕隐蔽的一项手术方法。方法设计内眦横行切口线、重睑线和下睑弧形切口线。横行剪开内眦皮肤的长度达新设计的内眦点,纵行剪开部分内眦韧带前脚,将内眦韧带前脚的内眦侧断端向鼻侧牢固地固定在鼻背筋膜上。常规行切开重睑成形术,去除新内眦上端多余小三角形皮肤及下方部分片状眼轮匝肌。沿下睑缘距睫毛下1~2mm处向颞侧弧形切开达下睑“猫耳”消失处,向下分离内眦下方下睑皮瓣,剪除赘皮和部分眼轮匝肌。缝合皮肤,使术后瘢痕隐蔽,睑裂增大,赘皮消失。结果23例46只眼,睑裂增大2~4mm,内眦赘皮消失,重睑形成,内眦部位瘢痕隐蔽,外形满意。结论手术方法简单,内眦部位瘢痕隐蔽,可与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同期进行,除2例半年至1年内内眦瘢痕轻度增生外,余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其适合于严重的正向型和倒向型内眦赘皮的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轻度上睑下垂误行单纯重睑术的原因及其修复的方法 .方法 对12例16侧轻度上睑下垂误行单纯重睑术者,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缩短和/或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进行修复.结果 修复术后1~2个月,患者双上睑睑缘高度轻度不对称,重睑侧较对侧宽,睑裂闭合不全,但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0例患者2~24个月,9例患者双上睑对称,重睑线自然流畅.1例患者修复术后18个月,患侧上睑缘仍较对侧高.结论 术前判断失误是轻度上睑下垂误行单纯重睑术的主要原因.提上睑肌腱膜折叠缩短和/或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是轻度上睑下垂误行单纯重睑术后再修复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重睑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方法分析我院11年间共行重睑术1000例常见并发症以及处理结果,并发症分别有双侧重睑皱襞不对称;重睑线变浅或消失;重睑皱襞过宽;内、外眦成形不理想;线结外露;皮下异物性结节;表皮样囊肿;上睑下垂等。结果1000例并发症患者,经重新手术修整,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重睑术虽术式定型,操作简单,但仍有并发症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上睑中外1/3处独立小切口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后,再结合埋线法上睑成形术的手术方法、适应症、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分别于双眼上睑中外1/3处设计一长约1mm小切口,通过此切口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切除多余的外眦部眶隔脂肪,然后行埋线重睑成形术。结果此法临床应用于15例上睑有不同程度臃肿的患者,手术后患者眼部肿胀轻微,恢复快,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随访3个月~1年,重睑皱襞牢固自然,无线结外露,无明显手术疤痕,患者满意。结论独立上睑中外1/3处小切口除眶脂后再结合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系微创手术,操作精细,创伤小,重睑皱襞形成自然,没有明显手术痕迹,更适合现代人的美容要求。此法扩大了埋线手术适应证范围,尤其适用于有轻度或中度“肿眼泡”表现的患者。  相似文献   
60.
We report a successful complex mitral valve plasty using port access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for congenital mitral regurgitation that presented as an abnormality of the subvalvular apparatus. A 16-year-old male patient received a diagnosis of mitral regurgitation resulting from tethering of the anterior mitral leaflet and posterior mitral leaflet caused by an abnormality in papillary muscle insertion and a hypoplastic chordae tendineae. The posterior leaflet was closely tethered to the tips of the papillary muscle with essentially no chordae tendinea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leaflet was restored by surgically removing the abnormal chordae,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ordae tendinae of the anterior leaflet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ree loops and of the posterior leaflet using one loop with a loop technique method. As an additional procedure for persistent regurgitation, an edge-to-edge technique to the posterior commissure side was performed, after which the mitral regurgitation disappe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