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35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352篇
  5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中国淮海地区汉族人群中冠心病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应用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5例,采用芯片杂交法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观察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1年内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比例为13.33%,中间代谢型比例为40.89%,快代谢型比例为45.78%。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5例,快代谢型患者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为CYP2C19突变杂合及纯合基因型、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过高(P<0.05)。结论:淮海地区PCI术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应用后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42.
摘 要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与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差异和出血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行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的患者,在出院前对其MAR值进行检测,随访3个月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MAR值以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 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时MAR为(51.1±13.7)%(n=76),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MAR为(32.6±15.7)%(n=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 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出院后出血的倾向可能比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更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找出影响不确定度因素。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有关物质测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分析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有效控制该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为对象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次剂量300 mg/次,之后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心肌酶学指标、QRS积分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RS积分、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用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H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NSTMI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ST段变化及心血管原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各导联ST段压低情况明显改善,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用治疗NSTMI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且不增加出血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考察CYP2C19、P2Y12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方法:96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持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收集全血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iPLEX(R)基因型分析技术进行CYP2C19* 2(681G>A,rs4244285)、CYP2C19*3(636 G>A,rs4986893)及P2Y12受体(52G>T,rs6809699) (744T>C,rs2046934)4个SNPs的基因型分析.采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采用Chi-square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相关性.结果: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与非抵抗组,CYP2C19* 2(rs4244285)及P2Y12受体(rs2046934)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34).其中,CYP2C19*2 GA+ AA基因型为CR发生的风险因素(OR=2.607,95%CI:1.062~6.399).CYP2C19*3(rs4986893)及P2Y12受体(rs6809699)基因型分布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rs4244285) GA+ AA型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该基因型检测将有助于指导氯吡格雷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ACS患者入院第1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d),第2天起服用维持剂量(75mg/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共服用1年。检测患者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前和服用后24h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根据IPA将患者分为对氯吡格雷无反应组、低反应组和反应组。分别在服药第1、3、6、12个月末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出现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急性和亚急性支架血栓、再发ACS和缺血性中风)的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3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0例ACS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11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6.1±7.8)岁。氯吡格雷无反应组53例、低反应组46例、反应组91例。3组患者性别构成、合并危险因素及合并用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平均年龄[(69.1±7.8)岁]大于反应组[(64.3±7.4)岁](P〈0.05),无反应组1、3、6、12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11.3%(6/53)、20.8%(11/53)、22.6%(12/53)、35.8%(19/53)]均明显高于反应组[1.1%(1/91)、1.1%(1/91)、2.2%(2/91)、9.9%(9/91)](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反应组(P〈0.05)与反应组(P〈0.01)。结论ACS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可能有关。对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检测MAR与IPA,以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受试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爱普瑞乐)与参比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受试者双周期交叉空腹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受试制剂和波立维片参比制剂75mg,用LC—Ms/MS法测定氯吡格雷的羧酸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氯吡格雷酸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来间接反应氯吡格雷的药代特征及生物等效性。结果:氯吡格雷的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351.1±654.9)、(1184.6±607.7)ng/mL,AUC0-24h分别为(2642.0±1093.8)、(2780.6±1283.1)ng·h·mL-1,AUC0-∞分别为(2867.8±1238.9)、(3003.3±1291.2)ng·h·mL-1,t1/2分别为(3.81±2.54)、(4.62±2.88)h,tmax分别为(0.80±0.32)、(0.95±0.63)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34.8)%。结论:本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适合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浓度测定。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tmax经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use of epidural anesthesia (EA) apart from obstetrics, an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of its low utilization.

Study design

Observational study.

Methods

A survey of practice with a self-questionnaire was sent by e-mail and available on Internet. Answ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doing or not an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exact Fisher tests (P <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Among the 176 anesthesiologists who answered to the questionnaire, only 21.4% never used epidural analgesia. The main reasons were alternatives therapeutics such as PCA with opioids or TAP block (24/38 vs. 46/140). TAP block was the most common alternative used by more than 50% of anesthesiologists. Loss of competence (4/30 vs. 0/39) was rarely the reason to its low utilization. The low accessibility to specialized postoperative units was recognized in both groups as a limiting factor to do an epidural but not the fear of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Those who never perform epidural analgesia were statistically more often physicians between 40 and 50 years (12/38 vs. 19/140). Heparin,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are no longer contraindications according to anesthesiologists less than 40 years old (50/68 vs. 31/68; 44/68 vs. 31/68; 37/68 vs. 23/68 respectively) but not for older.

Conclusions

Epidural analgesia is performed more often by younger anesthesiologists. This survey suggests the need of specific postoperative area to allow anesthesiologist to perform and supervise safely this techniqu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French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re also poorly applied.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