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13篇
  免费   7105篇
  国内免费   1801篇
耳鼻咽喉   727篇
儿科学   1945篇
妇产科学   1120篇
基础医学   3635篇
口腔科学   4518篇
临床医学   9245篇
内科学   9985篇
皮肤病学   1543篇
神经病学   5454篇
特种医学   23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9528篇
综合类   1519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277篇
眼科学   1506篇
药学   8273篇
  155篇
中国医学   9049篇
肿瘤学   5731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1440篇
  2022年   1931篇
  2021年   3608篇
  2020年   3823篇
  2019年   3026篇
  2018年   2826篇
  2017年   3130篇
  2016年   3360篇
  2015年   3089篇
  2014年   6125篇
  2013年   8325篇
  2012年   5873篇
  2011年   6223篇
  2010年   5219篇
  2009年   4498篇
  2008年   4009篇
  2007年   4210篇
  2006年   3792篇
  2005年   3221篇
  2004年   2669篇
  2003年   2365篇
  2002年   1962篇
  2001年   1595篇
  2000年   1353篇
  1999年   1075篇
  1998年   874篇
  1997年   806篇
  1996年   680篇
  1995年   588篇
  1994年   548篇
  1993年   462篇
  1992年   394篇
  1991年   344篇
  1990年   250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232篇
  1987年   224篇
  1986年   200篇
  1985年   252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73篇
  1981年   137篇
  1980年   125篇
  1979年   114篇
  1978年   63篇
  1977年   58篇
  1976年   46篇
  1975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胃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使有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腹胀等症,极易造成漏治和误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春泉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胃息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以气血同治为治疗法则,通过补气、行气、活血和养血等治法扶正祛邪,恢复脏腑气血阴阳动态平衡,标本兼顾,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的效果分析。方法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132名符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后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组应按照科学、合理、随机的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均有6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卡铂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如:T细胞亚群、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CD8、CD4、CD3、CD4/CD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CR+PR+SD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06.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SH)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创新性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强调以医生为主导、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协调医疗资源,促进病人接受不同专业处理时平稳过渡,围手术期始终获得正确的处理方案,尤其适合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外科病人。肝移植病人大多病情危重,手术复杂,围手术期管理困难。将PSH引入肝移植,可以为这类高手术风险的特殊病人群体提供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7.
108.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纵观核心病机,乃"气郁"、"痰阻"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时宜"从气而治""从痰而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方式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UC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手术方式及转归,并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71.9%(23/32)手术病例为重型UC;初发型占21.9%(7/32),慢性复发型78.1%(25/32);广泛结肠病变占93.8%(30/32),其中全结肠受累占81.3%(26/32)。手术原因: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或维持缓解26例(81.3%);UC相关结直肠癌(UC-CRC)/上皮内瘤变(IEN)5例(15.6%);并发肠穿孔1例(3.1%)。手术方式: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19例(59.4%),回肠永久造瘘术或长期保留造瘘口7例(21.9%),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1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6%(16/23),分别为肠梗阻9例、吻合口狭窄2例、盆腔感染2例、直肠阴道瘘1例、切口疝1例、储袋炎2例、残余直肠UC复发2例。25例(78.1%)患者接受随访2个月~22年,21例UC治愈,2例因残余直肠UC复发继续药物治疗,2例因UC-CRC广泛转移死亡。结论手术是药物难治性及出现并发症UC的治疗选择,多数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时机、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随访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0.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of stroke outcome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ith limited formal stroke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nd of homebased-stroke services delivered within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PHC) context by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CHWs).

Objective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from a rural PHC setting in the Western Cape, South Africa.

Methods: In a longitudinal survey, 93 stroke patients, referred to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care services (HCBC) between June 2015 and December 2017,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Changes in function (Barthel Index (BI)), caregiver strain (Caregiver Strain Index (CSI)),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troke care were measured.

Results: HCBC was delayed, fragmented and brief (median session duration 20 minutes (IQR 15.0–30.0)). Although fun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ependence remained high: median BI score changed from 40.0 (IQR 15.0–70.0) to 62.5 (IQR 30.0–81.25) (p = .019). A third (33.0% (30/91)) of caregivers initially experienced strain and the median CSI score remained 3.0 (IQR 0.0–7.0) (p = .672). Overall, patient and caregiver satisfaction with HCBC was low with only 46.9% (31/66) of caregivers and 17.4% (12/69) of patients satisfied with all aspects of care. Only 47.6% of assistive product needs were met. Environmental factors negatively impacted on patient function and caregiving.

Conclusions: Clinical practice pathways and referral guideline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the HCBC platform. Specific training of CHWs, focusing on how to educate, support and train family caregivers, provide assistive devices and refer to health servic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