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随机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同一术者施行的60例微创保胆手术分为两组,30例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0例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中29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钳夹取石失败,中转为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照组复发1例,彩超、腹部CT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观察组无复发。两组均无术后胆漏、出血、胆囊癌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操作技巧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魏承涛 《河北医学》2013,19(9):1326-1329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一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15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O.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12.025,P〈O.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硬质胆囊镜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利用Chiao胆道镜、Olympus CHF20纤维胆道镜、Wolf腹腔镜对117例胆囊结石患者保留胆囊取石术,术后每3~6个月随访并复查胆囊彩超。结果 117例保胆取石术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6.8%,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3.4%);术后3个月查胆囊壁厚(2.41±0.33)mm,与术前比较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技术简单、安全,对保留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保留胆囊取石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技术方法。方法本组6例,脐下弧形切口1.5~2cm,置入多通道套管,使用常规腹腔镜改良的加长两端弯曲的电凝钩、分离钳、剪刀、持针器等。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和转为常规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6min,出血量5~30ml。无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进流质食,第2天出院。结论单孔腹腔镜保留胆囊取石是安全、可行的,但技术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手术大。技术更微创,具有术后疼痛轻、无明显手术瘢痕、切口美观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小平 《河北医学》2012,18(10):1372-1374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切除胆囊底部,胆道镜检查取石后缝合胆囊.观察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治疗时手术时间为70-l0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25mL,肛门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7h.术后未出现出血、胆瘘、胰腺炎、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微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保胆取石方法治疗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与同期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保胆取石组随访无复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出现继发性胆管结石2例,EST处理后取尽结石。结论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在选取合适的适应症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的患者有严格的入选标准,通过随访了解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优点和不足。结果10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或切除胆囊,手术时间(82.0±10.0)min,出血量在(26.0±12.0)ml。结石在1-32枚不等,共取出结石238枚。出院前切口一期愈合,全部患者出院前超声检查胆囊内无残余结石,肝功能正常。98例患者术后门诊或电话得到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个月~4年,其中3例患者于手术后1年、2年后胆囊结石复发,复发率3.1%。结论经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简单、安全、有效,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胆石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aparoscopic-assisted endoscopic cholecystolithotomy,LEC)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种术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 244例LC患者及208例LEC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评价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平均随访(3.4±1.7)年,LC组术后总的并发症、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囊床胆汁漏、术后肠梗阻、胆总管结石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2.6%(405例)、9.1%(113例)、2.2%(27例)、1.9%(24例)、5.8(72例)与12.4%(154例),均显著高于LEC组的13%(27例)、1.0%(2例)、0、0、1.4%(3例)、6.3%(13例)。LEC组胆囊结石复发率为3.8%(8例),GLQI指数平均(124.7±10.3)分,显著高于LC组的(104.9±9.6)分。结论:胆石症患者行LE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C,术后生活质量高于LC。但由于两种术式适应证不尽相同,因此不能完全认为LEC优于甚至可取代LC,临床决策尚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适应证及一孔双视免气腹腹腔镜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为20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1例行开放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5.5±25.5)min;术中出血量5~10 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0~20 h,平均(15±5.5)h;术后通气时间18~30 h,平均(24±6.5)h;术后住院1~4 d,平均(2.0±1.3)d。未发生腹腔及胆囊内出血、胆漏、肠漏、切口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60个月,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等优点,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第三代喉罩(PLMA)在腹腔镜报道取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即分为两组,每组40例,喉罩组(P组)患者手术采用插入第三代喉罩方法进行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组(T组)患者手术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气道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PETCO2以及置管及拔管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HR、MAP都显著增高(P<0.05),且T组显著高于P组(P<0.05);T5时间点T组HR、MAP显著高于P组(P<0.05),喉罩组患者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气管插管组。结论:第三代喉罩运用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