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54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 对不同替加环素治疗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替加环素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4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62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患者单独使用替加环素治疗,33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其疗程均超过7d,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微生物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替加环素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及加倍剂量应用替加环素病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有效率(21/33, 63.6%)高于单独用药组(11/29, 37.9%)(χ²=4.084, P<0.05)。其中,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的临床有效率70%(14/20)高于APACHEⅡ评分>15分的42.9%(18/42)(χ²=3.997, P<0.05);接受替加环素加倍剂量的临床有效率69.6%(16/23)高于常规剂量的41.0%(16/39)(χ²=4.719, P<0.05)。替加环素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PCT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微生物学清除率(31.0% vs 38.7%)、不良反应发生率(13.8% vs 15.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组,且用药前患者APACHE评分,CRP值,剂量加倍对临床疗效均存在影响。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替加环素是否加倍剂量以及患者APACHEⅡ评分的高低可能影响其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胆康胶囊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国药东风花果医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17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7例)和治疗组(8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胆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VAS评分、SF-36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内啡肽(β-E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右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厌油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VAS和SF-36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和β-EP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血清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TNF-α、β-EP和SOD血清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9%,显著高于治疗组的5.6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康胶囊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系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的混合制剂,因其抗菌谱广而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骨骼及关节感染等。现将我科收治1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时间差疗法治疗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时间差攻击疗法,对照组采用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联合疗法。结果:治疗14 d 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5.12%。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时间差攻击疗法疗效好,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1例72岁男性患者因右下肺感染入院,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出现严重迟发型过敏反应。通过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系数倍率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的含量。方法头孢噻肟和舒巴坦标准溶液在200~400 nm紫外区进行波长扫描,确定头孢噻肟和舒巴坦的最大吸收波长235 nm和258 nm为测定波长,并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对和确定K值。以0.1 mol/L NaOH为空白溶剂,利用系数倍率法测定头孢噻肟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结果头孢噻肟在4~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ΔA=0.01956C+0.00461(r=0.9998),精密度试验RSD=0.52%,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1.4%;舒巴坦在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ΔA=0.06566C+0.00425(r=0.9998),精密度试验RSD=0.33%,平均回收率为103.0%,RSD=1.4%;稳定性试验显示结果在2.5小时内稳定。结论系数倍率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ADR/ADE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与年龄、既往疾病等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50岁年龄组中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既往病史者;ADR/ADE与联合用药有关,联用药物越多ADR/ADE发生率越高;ADR/ADE主要为一般过敏性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反应等,采取治疗措施后,"痊愈"9例,占20.9%;"好转"33例,占76.7%;死亡1例,占2.4%,ADR/ADE的转归与既往疾病有关。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可由用药以外因素(如年龄、既往疾病等)诱发,临床使用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AECOPD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H、PaO2、PaCO2、FEV1%预计值、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2.038、2.165、2.055、2.476,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PaO2、PaCO2、FEV1%预计值、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6、1.988、2.012、2.18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H、PaO2、PaCO2、FEV1%预计值、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老年AECOPD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将152例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的改善时间、细菌清除率及血浆炎症因子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2%,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改善及血浆炎症因子下降明显,细菌清除率为9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9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无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0.
1例76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3次/d,生脉注射液40 ml/d,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 mg/d。治疗第4天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58.4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8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8.5 s。第5天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第7天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加重,PT 105.8 s,PTA 5.8%,INR 7.02,APTT 49.7 s。第12天,因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输注相关,立即停药,其余治疗药物继续应用。患者当晚出现全程肉眼血尿,颏部可见瘀斑。第13天患者呕吐鲜血,APTT 99.4 s,立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静脉滴注卡络磺钠,肌内注射维生素K1。第15天患者复查凝血功能:PT 11.00 s,PTA 123.3%,INR 1.048,APTT 30.1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