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07篇
  免费   2443篇
  国内免费   690篇
耳鼻咽喉   375篇
儿科学   636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900篇
口腔科学   1157篇
临床医学   4876篇
内科学   6033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神经病学   2124篇
特种医学   105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449篇
综合类   921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85篇
眼科学   1523篇
药学   2100篇
  42篇
中国医学   507篇
肿瘤学   222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520篇
  2022年   1008篇
  2021年   1642篇
  2020年   1525篇
  2019年   1298篇
  2018年   1418篇
  2017年   1420篇
  2016年   1403篇
  2015年   1275篇
  2014年   2894篇
  2013年   2491篇
  2012年   2462篇
  2011年   3026篇
  2010年   2655篇
  2009年   2827篇
  2008年   2575篇
  2007年   2628篇
  2006年   2295篇
  2005年   1850篇
  2004年   1465篇
  2003年   1380篇
  2002年   1291篇
  2001年   1032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704篇
  1998年   630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218篇
  1984年   180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152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112篇
  1979年   80篇
  1978年   66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21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征象,与慢性血吸虫病的病理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提升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均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腹部CT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患者中肝脏钙化346例,所占比例为94.02%,主要表现为地图样钙化;肝硬化234例,所占比例为63.59%,CT表现征象有肝硬化、肝脏变小肝叶比例失常等特征,脾脏CT表现主要有脾脏增大302例,脾脏钙化42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2.07%和11.41%,结肠CT表现主要有结肠壁钙化118例、结肠壁增厚69例和合并结肠癌33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2.07%、18.75%和8.97%。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腹部的脏器,其主要影像特征是不同形态出现钙化影,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病理性也有所改变。因此,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结果比病理结果更明确,这显示了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是否对脏器病理产生损害,确定损伤程度的重要的影像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进行CPR和MPR处理,评价患者的胆管梗阻定位以及定性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CT诊断均符合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其中有4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45例患者为正确诊断;33例患者为恶性病变,30例患者为正确诊断。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为100%(90/90),定性准确率为93.8%(75/80)。结论64排螺旋CT的处理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对梗阻性黄疸进行准确的定位,且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 CT和 Advantage Windows 4.6影像工作站对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进行影像学分析研究。方法采用16层螺旋 CT 对100例成人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扫描后用 Advantage Windows 4.6影像工作站模拟改良Lothrop术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观察和测量单侧额窦引流通道的左右径、前后径以及该术式术野能达到的引流通道的左右径及前后径。结果单侧额窦口前后径:两侧平均值(6.93±2.09)mm;两侧额窦贯通后术野前界达额鼻嵴皮下软组织,术野空间预期前后径:(10.26±2.38)mm;单侧额窦口左右径:两侧平均值(6.87±2.16)mm;两侧额窦贯通后的术野空间预期左右径:(21.6±2.55)mm。单侧额窦引流通道与改良的Lothrop术式引流通道前后径、左右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明显拓宽了单侧额窦引流通道的术野,宽大的额窦引流通道是解决额窦炎术后复发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与肠胶囊内镜(BCE)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常见小肠肿瘤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小肠肿瘤患者的MSCTE及BCE检查资料,对比分析MSCTE、BCE单独及联合诊断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及病灶大小的符合度。结果 MSCTE与BCE联合诊断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手段(P<0.05);对MSCTE、BCE及联合诊断的病灶大小测值与病理测值进行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98、0.966、0.995。结论 MSCTE与BCE联合应用能提高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及术前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22例儿童腹部IMT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结果肿块多为实性,无钙化,分布于腹部多脏器,包括肝脏、脾脏、胃、膀胱、胆囊、十二指肠及腹腔等。增强扫描可见实性病灶区内有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囊实混合性病灶区见不规则、环状或类圆形强化,病灶多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明确显示儿童腹部IMT的病灶大小、部位、范围、周围浸润情况等,结合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覆膜食管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对25例患者置入覆膜食管支架。结果术后25例患者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置入覆膜食管支架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食管气管瘘。  相似文献   
997.
结合实际工作及临床经验,设计了一款可调式CT扫描多功能头托。该头托集角度调整及显示装置、头托升降装置及自锁装置为一体,具有一托多用、方便快捷的优点,可解决头颅CT扫描过程中需不断换用不同头托及调整扫描机架角度等繁琐的操作问题,进而在保证良好CT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低剂量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 mgI/mL)在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146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A组(64例)、B组(45例)和C组(37例),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6、0.7和0.8 mL/kg.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CT值:A组低于B、C组(P<0.05),但A组血管节段CT值均大于250 HU,能满足诊断要求.SNR及CNR:A组在RCAp、RCAm、RCAd、PDA、LAD-D1、LAD-D2、LCX-OM1、LCXm、LCXd段SNR、CNR明显高于B、C组(P<0.05);在LM、LADp、LADm、LADd段CNR明显高于B、C组(P<0.05);在AA段SNR、CNR低于B、C组(P<0.05);在LADp段SNR A组低于B组,而高于C组(P<0.05);而在LM、LADm、LADd、LCXp段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320 mgI/mL碘克沙醇0.6 mL/kg,可得到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且能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剂量体积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盆腔外照射40Gy和同期化疗后进行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且每次均在治疗前进行CT扫描定位,探讨剂量体积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 90.0%GTV的BED与EQD分别为(101.3±6.6)Gy、(85.3±5.6)Gy(α/β=10);90.0%CTV的BED与EQD分别为(95.2±6.3)Gy、(79.3±5.4)Gy(α/β=10);90.0%处方剂量对GTV和CTV的V90分别为(91.4±4.5)%、(88.4±7.3)%。1-2级放射性肠炎患者乙状结肠D2cm3剂量明显的高于其他危及器官的D2cm3剂量(P<0.05),统计学有意义。三维治疗计划中D90和V90明显的高于二维治疗计划D90和V90,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治疗计划拟合CT图像上显示其直肠参考点剂量和D2cm3以及A点剂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三维治疗计划仅仅提高膀胱参考点的剂量。结论 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能够提高其处方剂量对肿瘤靶区的覆盖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注射家兔自体动脉血到达脑基底节区的方法,构建家兔脑出血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注射血液后头颅CT值的演变规律,探讨脑出血后头颅CT混合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家兔70只,根据注入脑组织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全血组(50只)、血浆组(10只)和血清组(10只);对于全血组,根据注血间隔时间的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为A亚组(间隔1 h)、B亚组(间隔2 h)、C亚组(间隔3 h)、D亚组(间隔4 h)、E亚组(间隔5 h),每组10只,首次注射自体动脉血形成血肿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再次注射相同成分的血液到血肿周边形成二次血肿;对于血清组和血浆组,于注射全血形成血肿后同时间段内向血肿周边或对侧分别注射自体血血清或血浆,造模完成后立即行头颅CT,记录家兔头颅CT不同区域的CT值,对比注射不同血液成分CT值的变化和同一血液成分间隔不同时间CT值的变化规律。结果:全血组经不同时间段向颅内注血可形成高低不同密度的血肿病灶,其低密度部位CT值高于脑组织与脑脊液,类似混合征表现;血清和血浆组亦可形成高低密度,但低密度部位与脑脊液CT值相近,不易区分,不符合混合征征象。结论:二次出血可能是脑出血头颅CT混合征的形成原因,而低密度区可能是首发出血,高密度区则可能是新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