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外科出院的637例I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5.45%;涉及8类21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2012年出院患者抗茵药的使用记录,以限定El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茵药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茵药使用强度3年来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68.63DDD/100人天下降到2012年的42.6lDDD/100人天,尤以手术科室下降明显。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始终位居前3位,喹诺酮类抗茵药使用强度下降明显。结论:我院存在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等问题。应严格限制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87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原菌菌种构成、药敏实验结果。方法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分泌物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20株,感染率由高到低前三位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铜绿假单胞菌﹙占25%﹚、大肠埃希菌﹙占14.2%﹚。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是敏感率最高药物。结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原菌构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试验是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4.
陈雪清 《当代医学》2011,17(33):138-139
目的 对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12月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单用率为68.6%,二联应用率为21.5%,三联及以上应用率为9.9%,总应用率为67.22%,医院感染率为38.89%.其中,用量较多的药物分别为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替硝唑、头孢唑林.结论 内科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用药比例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督导.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前2007年外科手术病历120例及参与查房1年后2010年的手术病历12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由74.2%减少到4.2%,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由4.0 d减少到1.9 d;Ⅱ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由5.5 d减少到3.6 d,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无明显改变,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指导抗菌药物运用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抽查2009年7月~2010年6月急诊科门诊处方2 518张,统计分析了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使用频率、联合用药及不同疾病使用等情况。结果在抽取的2 518张处方中有1 715张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11%。其使用频率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主要针对的疾病是呼吸道的感染,随后为外伤中的预防性感染。结论我院急诊部抗菌药物使用高出了国家卫生部50%以下的要求,一定程度反映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泛滥。  相似文献   
87.
88.
何科 《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75-17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09年9月出院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并按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逐项填写,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率为88.62%,其中联合用药占34.5%,平均用药的天数为9.89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为100%。其中术前预防用药占25.89%,术中用药的占1.52%,术后预防用药占72.59%,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平均用药天数为8天;细菌培养率为9.22%。结论:我院抗菌药的应用率偏高,且大多凭经验用药,不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9.
2007-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医院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2009年从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耐药动态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3年检出率分别为4.86%、4.98%、5.12%;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低,3年来均保持<50.00%,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有>50.00%的现象;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上升最快;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亚胺培南的敏感度已下降。结论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谱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有效减少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的量化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呼吸病区细菌耐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方法,阐明呼吸病区抗菌药物DDDs与病原菌耐药水平的量化关系。结果 2004~2009年11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变化不一,青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使用频度总体是下降的;从产ESBL克雷伯氏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数据可以看到,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这六年总体来说是随着时间而下降。产ESBL克雷伯氏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对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其实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有相关性关系,同时革兰氏阴性菌ESBL(+)的发生率是与第三代头孢类的使用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